整数乘法教学设计(完整文档)

时间:2023-08-25 14:45:03 来源:网友投稿

整数乘法教学设计第1篇一、学习目标1、初步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2、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使小数计算简便。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灵活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习惯和能力。二、复习铺垫1、算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整数乘法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

整数乘法教学设计

整数乘法教学设计 第1篇

一、学习目标

1、初步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2、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使小数计算简便。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灵活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习惯和能力。

二、复习铺垫

1、算一算

(1)5×2=(2)50×2=(3)500×2=(4)25×4=(5)250×4=

(6)25×40=(7)125×8=(8)125×80=(9)125×800=

2、乘法有哪些运算定律?怎样用字母式子表示?你能写下来吗?

乘法()律:()

乘法()律:()

乘法()律:()

3、用简便方法计算

125×25×825×15×462×38+38×38

25×(40+4)15×(20+3)95×71+95×29

三、自主探究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0.7×1.2=(0.8×0.5)×0.4=(2.4+3.6)×0.5=

1.2×0.7=0.8×(0.5×0.4)=2.4×0.5+3.6×0.5=

由此我们可以推想:小数四则运算的顺序跟()的顺序是一样的。

2、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0.7×1.2○1.2×0.7(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3、由此我们可以推想:

(1)整数乘法的()、()和(),对于()乘法也适用。

(2)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乘法计算较()。

4、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0.25×4.78×40.65×202

四、探究发现

比较刚才做的整数乘法的简便计算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请同学们想一想整数乘法的简便计算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可寻求家长和同学的帮助)

四、巩固测评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5×(0.75×0.4)=□×(□×□)6.3×2.4+2.4×3.7=□×(□+□)

(8-0.8)×1.25=□×□-□×□

2、试着用简便方法计算

3.45×0.25×40.45×202

3、解决问题(怎样简便就怎样做)

食堂买茄子和西红柿各25千克,每千克茄子4.6元,每千克西红柿5.4元。买这两种蔬菜共用多少钱?

五、学习收获

通过探究学习,我的收获(体会)是

整数乘法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目标 :

1. 通过知识迁移,使学生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进行计算。

2.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并经过观察、猜测、验证归纳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3. 通过对算理、算法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乘法意义及算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1. (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我们可以用数字“1”表示。现在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几? ( )

2. 如果取这 的 ,现在得到的是整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看图得出结论 )

3. 如果再取这 的 ,又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图验证)

【设计意图:讲课一开始采用了看图说分数的方式引入,既是对分数意义的一个回顾,也为本节课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提供了形的依托。】

二、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出示例3情境图,说说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两个问题并请学生先看第一个问题)

(一)探究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的算理算法

1. 求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我们可以怎么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从上节课的整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类推)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2. 等于多少呢?说说你的想法,并把你的想法在纸上写下来。

3. 学生进行尝试(可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想法)。

4. 进行交流反馈

重点反馈描画涂色的想法,并在学生讲解后,教师再利用课件进行讲解巩固

把1个正方形看作1公顷,先平均分成2份,每份表示 公顷,再把 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一份。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 公顷。

5. 得出结果

根据大家的想法, 。我们再来看看本节课开始的图形,是不是也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

6. 猜想计算方法

观察这几个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可以怎样计算?这个方法可以推广到所有分数乘分数的计算中吗?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是很重要的。本节课的教学除了有之前所学分数的意义作为基础之外,学生还在前一课时明确了整数乘分数可以用来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因此在本堂课中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学习、尝试,教师只要起到一定的点拨作用就可以了。】

(二)探究几分之几乘几分之几的算理算法

1. 尝试猜想

请你试着用这个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求 公顷的 ,用乘法算式表示就是 。根据我们刚才的想法,结果应该是?( 公顷)。这个猜想正确吗?能不能想办法来进行验证?在老师提供的练习纸中画一画、算一算,并和同桌进行交流,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打开课本第4页看一看。

2. 探究验证。学生自行探索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探索完成的学生可以完成例3做一做第2题进一步验证)

3. 验证反馈

(1)请几个采用不同验证方法的学生进行一一展示。

(预计方法:A. 画图(图形或线段);
B. 转化成小数再进行计算;
C. 利用分数的意义进行计算)

(2)请已经完成例3做一做2的学生说一说自己计算的结果及得到的想法。

4. 得出结论

看来咱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分数乘分数如何计算?在同学讨论回答后得出结论: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设计意图: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方式,在本节课的设置上先提供了探索的范例,再让学生提出猜想,最后通过举例、验证形成共识,得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理解算理,使学生既获得了探索的体验,又掌握了基础知识。】

三、展示交流(展示交流,调拨归纳)

简化计算过程

根据我们所得的结论,试着解决下面的问题

出示例4: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贼,它的速度是 千米/分。

(1)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乌贼的 。李叔叔每分钟游多少千米?

(2)乌贼30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

1. 读题,独立列式并解答。

2. 反馈

(1)题(1)展示不同的计算过程:A、先计算再约分;
B、先约分再计算。

(2)题(2)明确整数与分数相乘,可以在计算时直接将整数和分母约分,结合学生的情况说明约分的书写格式。

(3)对比体会得出结论:在计算时,先仔细观察数的特征,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会比较简单。

3. 练习

例4做一做1。

【设计意图:培养简便计算的意识对于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至关重要。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对比体会到在分数乘法中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单,对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很有帮助。】

四、拓展总结(应用拓展,盘点收获)

1. 基础练习

(1)先看数再计算(练习一6、7两题)

反馈校对、纠错。

在反馈时通过对比、纠错让学生明白先观察数的特征,可以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这样能又对又快地得到结果。

预计错题,估计错例:由于4和 的分子相同,学生有可能会将整数4与分子4相约分,在计算 时,结果错算成 。应该使学生明确:整数与分数相乘,可将整数与分母约分(也就是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将练习一的6、7两题并在一起,并将题目的考查形式改成先看数再计算,有助于学生形成计算的审题习惯。让学生发现通过观察可以感知数的特征并进行约分,这样可以让计算变得更加简单,正确率也可以得到更大的提升。第6题不以改错的方式出现,而直接以计算题的方式出现,是出于不强加错的思考,来自于学生的错例,学生更易于记在心上。】

(2)完成例3、例4做一做剩下的题

反馈校对、纠错。

在校对答案后,可以进行小结,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分数乘法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运算。

2. 练习提升

在○里填“>”“<”或“=”。想一想,哪些式子,你不计算就可以直接填出来?

○ ○ ○ ○

反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哪些式子可以不计算就直接得出结果。

(1)题1、题3主要引导学生从分数乘法的意义来理解;

(2)题2、题4主要是对分数计算方法的巩固。

【设计意图:计算的练习往往比较枯燥,这时题目的设计就显得比较重要了。本题的设计让学生们在练习反馈中既对分数乘法的意义进行了回顾,又将整数乘分数和分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对比,还对计算方法进行了巩固和应用,对学生的思维的拓展也是大有益处的。】

3.拓展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样得出这些结论的?

没错,“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是我们学习数学很有效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可以用这样的思路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在对本节课的小结中,对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数学学习方法进行回顾,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重要。】

整数乘法教学设计 第3篇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2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
独立思考完成书上填空,并发现理解简算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2、并会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3、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体验成长乐趣。

学习重点:乘法运算定律中数(包括整数和小数)的适用范围。

学习难点: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的简便运算。

一、自主学习

任务: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的简便算法

1、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乘法运算定律?请用字母表示出来。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b+ac

2、认真观察P.12三组中的每两个算式,在书上填出左右两边的关系。

3、上面的算式,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4、试着在书上完成例8,想一想,每一步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5、练一练:P.12页的“做一做”。

任务: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课内):

1、你会填吗?根据什么定律填的.?

4.2×1.69=□×□

2.5×(0.77×0.4)=(□×□)×□

6.1×3.6+3.9×3.6=(□+□)×□

2、阅读教材第12页例8。理解:计算0.25×4.78×4时,先将4.78和4交换位置,计算出0.25×4的积后,将积与4.78相乘得4.78较简便。这是根据 ;065×(200+1)=0.65×200+0.65×1这是根据 。

3计算2.5×18时,先把18写成 + ,再根据乘法分配律得出2.5×18= × + × 。就得到2.5×18= 较简便。

3、简算:4.8×0.25 7.5×104 2.33×1.25×8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小数乘整数乘法的 ,对于小数乘 法 。

2、简算:

2.5×33×4 3.6×0.8+0.8×6.4

12.7×10.8-2.7×10.8

3、简算出35.62+35.62×99时,要注意把前一个35.62看成( )×( )

过关检测:

1、简算;

6×5.68+5.68×94 7.5×33×4 4.33×12.5×8

2、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9.275+0.725)×0.59 33.2-2.64×0.5 0.67×8.3+2.7×0.67-0.67

整数乘法教学设计 第4篇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之间的关系,数学教案-整数的乘法和除法。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掌握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些关系求未知数x,初步学会用x表示要求的数,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一步计算的乘除法应用题。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并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1、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会求未知数x。

2、理解乘法的交换律,分配律,结合律,能够运用定律简算。

[第1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乘除法的意义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 通过以定义的形式概括出乘、除法的确切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刻性。

3、 使学生学会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内在联系来认识事物的规律性。

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谈话:今天我们在过去学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总结,学习乘除法的意义。

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

2、 口算练习:

5×7= 6×8=

35÷5= 48÷6=

35÷7= 48÷8=

二、新授:

1、(投影)例:(1)一年级有3个班,每班有40人,一共有多少人?

提问: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哪两种?

用加法算:40+40+40=120(人)

用乘法算:40×3=120(人)

提问:40×3=120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引导提问:

(1) 比较两个算式,哪个算式比较简便?

(2) 想一想,乘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简便运算)

(3) 乘法是一种求什么的简便运算?

板书: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4) 判断下面两种说法确切吗?为什么?

A、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

B、乘法是求几个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从中找出乘法意义中的关键词语:相同加数、简便运算)

(5) 复习: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教师说明: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什么?(因数)板书:因数

2、引导扩大:

(1) 例(2)一年级有120人,平均分成3个班,每班有多少人?

列式:120÷3=40(人)

答:每班有40人。

(3)一年级有120人,每40人分成一个班,可以分

成几个班?

列式:120÷40=3(个)

答:可以分成3个班。

(2) 看两个算式,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板书:120 ÷ 3 = 40

120 ÷ 40 = 3

被除数 除数 商

(3) 观察比较:

提问:三道小题所列出的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40 × 3 = 120 120 ÷ 3 = 40

120 ÷ 40 = 3

因数 因数 积 被除数 除数 商

(4) 引导学生思考,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整数的乘法和除法》。

从上面除法算式和乘法的关系来看,除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

总结:

1、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相同加数叫做被乘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叫做乘数,得出的结果叫做积,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因数。

2、 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得的另一个因数叫做商。

3、 除法中的被除数是乘法里的积,除法中的除数和商分别是乘法里的两个因数。因此,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4、 回忆表内乘除法,从一道乘法题能推出两道除法题实质是因为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三、练习:

1、 练一练:

(1) 根据52×28=1456,直接说出下面两题的得数。

1456÷52= 1456÷28=

(2) 根据504÷36=14,直接说出下面两题的得数。

36×14= 504÷14=

(3) 根据27×13=351,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 )÷( )=( )

( )÷( )=( )

2、 想一想:

提问:下面两道除法算式能够求出商吗?为什么?

板书:
5÷0 0÷0

得出结论:在除法算式中,0不能做除数。

练习:判断下面算式是否成立?

1×0 0×0 0-0 0+0

1÷0 0÷0 0÷1 0×1

3、 默读题,并做出来。

(1) 根据已知算式,写出与它们又关系的另外的两个算式。

27×34=918 375÷15=25

(2) 根据题义列出算式,再直接写出有关的两个算式。

A、一个因数是86,另一个因数是68,它们的积是多少?

B、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1444,其中一个因数是38,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四、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还知道了什么?

五、作业:

p4-3、5、7、8、9、10

六、板书:

乘、除法的意义

40 × 3 = 120 120 ÷ 3 = 40

121 ÷ 40 = 3

因数 因数 积 被除数 除数 商

课后小结:(略)

整数乘法教学设计 第5篇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之间的关系,数学教案-整数的乘法和除法。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掌握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些关系求未知数x,初步学会用x表示要求的数,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一步计算的乘除法应用题。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并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1、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会求未知数x。

2、理解乘法的交换律,分配律,结合律,能够运用定律简算。

[第1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乘除法的意义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 通过以定义的形式概括出乘、除法的确切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刻性。

3、 使学生学会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内在联系来认识事物的规律性。

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谈话:今天我们在过去学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总结,学习乘除法的意义。

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

2、 口算练习:

5×7= 6×8=

35÷5= 48÷6=

35÷7= 48÷8=

二、新授:

1、(投影)例:(1)一年级有3个班,每班有40人,一共有多少人?

提问: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哪两种?

用加法算:40+40+40=120(人)

用乘法算:40×3=120(人)

提问:40×3=120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引导提问:

(1) 比较两个算式,哪个算式比较简便?

(2) 想一想,乘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简便运算)

(3) 乘法是一种求什么的简便运算?

板书: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4) 判断下面两种说法确切吗?为什么?

A、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

B、乘法是求几个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从中找出乘法意义中的关键词语:相同加数、简便运算)

(5) 复习: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教师说明: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什么?(因数)板书:因数

2、引导扩大:

(1) 例(2)一年级有120人,平均分成3个班,每班有多少人?

列式:120÷3=40(人)

答:每班有40人。

(3)一年级有120人,每40人分成一个班,可以分

成几个班?

列式:120÷40=3(个)

答:可以分成3个班。

(2) 看两个算式,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板书:120 ÷ 3 = 40

120 ÷ 40 = 3

被除数 除数 商

(3) 观察比较:

提问:三道小题所列出的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40 × 3 = 120 120 ÷ 3 = 40

120 ÷ 40 = 3

因数 因数 积 被除数 除数 商

(4) 引导学生思考,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整数的乘法和除法》。

从上面除法算式和乘法的关系来看,除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

总结:

1、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相同加数叫做被乘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叫做乘数,得出的结果叫做积,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因数。

2、 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得的另一个因数叫做商。

3、 除法中的被除数是乘法里的积,除法中的除数和商分别是乘法里的两个因数。因此,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4、 回忆表内乘除法,从一道乘法题能推出两道除法题实质是因为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三、练习:

1、 练一练:

(1) 根据52×28=1456,直接说出下面两题的得数。

1456÷52= 1456÷28=

(2) 根据504÷36=14,直接说出下面两题的得数。

36×14= 504÷14=

(3) 根据27×13=351,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 )÷( )=( )

( )÷( )=( )

2、 想一想:

提问:下面两道除法算式能够求出商吗?为什么?

板书:
5÷0 0÷0

得出结论:在除法算式中,0不能做除数。

练习:判断下面算式是否成立?

1×0 0×0 0-0 0+0

1÷0 0÷0 0÷1 0×1

3、 默读题,并做出来。

(1) 根据已知算式,写出与它们又关系的另外的两个算式。

27×34=918 375÷15=25

(2) 根据题义列出算式,再直接写出有关的两个算式。

A、一个因数是86,另一个因数是68,它们的积是多少?

B、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1444,其中一个因数是38,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四、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还知道了什么?

五、作业:

p4-3、5、7、8、9、10

六、板书:

乘、除法的意义

40 × 3 = 120 120 ÷ 3 = 40

121 ÷ 40 = 3

因数 因数 积 被除数 除数 商

课后小结:(略)

推荐访问:乘法 整数 教学设计 整数乘法教学设计 整数乘法教学设计(通用5篇) 整数乘法教案设计

版权所有:聚席文档网 201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聚席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聚席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70579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