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斯诺演讲稿300字4篇

时间:2022-09-02 11:55:08 来源:网友投稿

致敬斯诺演讲稿300字4篇致敬斯诺演讲稿300字 致敬抗击疫情的英雄演讲稿作文五篇 致敬抗击疫情的英雄演讲稿作文一 大家好! 2020年的春节,仿佛一夜之间,一个可怕的恶魔四处&ldq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致敬斯诺演讲稿300字4篇,供大家参考。

致敬斯诺演讲稿300字4篇

篇一:致敬斯诺演讲稿300字

抗击疫情的英雄演讲稿作文五篇

  致敬抗击疫情的英雄演讲稿作文一

  大家好!

  2020 年的春节,仿佛一夜之间,一个可怕的恶魔四处“攻城掠地”,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它就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它起于湖北武汉,因极少数人的口腹之欲,它随蝙蝠等野味进入了人体。几天之间,感染的人数不断上涨,叫人害怕不已。

  瞬间,我的新年计划也彻底泡汤,什么看电影、去图书馆、走亲访友,统统化为泡影。妈妈说,现在疫情严重,口罩又紧缺,能不出门就不要出门。开始我还有点儿小失望,但一想,“终于到了躺着啥也不干也能为社会做贡献的时候啦”!“宅男”的生活持续了十多天,我才发现,从前我们羡慕的吃饱就睡,睡醒就吃的日子也不容易——太无聊啦!

  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之余,我在电视上看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一听到疫情爆发,顾不上过年与家人团圆,立刻起程赶往武汉,乃至整个湖北,投身到各大医院,与时间赛跑、跟病毒搏击,抗击疫情。他们是医护人员,是“白衣天使”。当我们所有人都宅在家中时,他们却义无反顾地赶往疫情高发地区,他们是“最美逆行者”。他们或穿着厚重的隔离服,为病人治疗;或推着病床,争分夺秒……是他们,为我们带来了希望。

  除了医护人员,很多人也担任着“逆行者”的角色。中央赴湖北指导组、建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工人、捐款、捐医疗器材的爱心人士……在抗击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们每个人都要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从自己做起、

 从身边做起,少出门、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做好自身防护,共同扛起防疫抗疫的责任。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只要我们众志成城,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致敬抗击疫情的英雄演讲稿作文二

  大家好!

  冰心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鲜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人生譬朝露,当把奋斗的担当和情怀、干劲融进时间的分秒里,让一径长途温暖可人,让时间“开花结果”。

  以“重任千钧唯担当”的坚定勇显身手。

  国际形势云谲波诡,“内忧外患”。为官避事平生耻。在困难和考验面前要敢于担当。担当就是责任,要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面对危机和困难要挺身而出,坚持党的原则、事业、人民利益第一;对工作要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十九届*中全会强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好比滚石上山,船到中流击水。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我们当与时俱进,以是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主动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以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为目标导向,做人民的主心骨,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努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

  以“立己达人”的情怀造福人民。

  曾年过六旬的钟南山院士抗战在非典一线。今已过八旬的钟南山院士依然不惧疫情,抗战在新型冠状病毒一线。《论语雍也》写道:“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钟院士如是,用毕生所学奉献与这个时代和国家。心无百姓莫为官,手握公权,就要为民办事。新时代的干部当如钟院士。

  致敬抗击疫情的英雄演讲稿作文三

  大家好!

  近期,湖北省武汉市等多个地区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疫情发生后,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面对疫情,有那么一群人义无反顾地冲在武汉防疫的最前端,地诠释了“为天地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人应该担负起的光荣使命。

  他,连日来,从广州到武汉再到北京,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上发布会,连线媒体直播,解读最新状态……84 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的行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在新型冠状病毒蔓延的情况下,他建议公众“没有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但他却乘坐高铁,冲到了武汉防疫的第一线。别人回家过年,而他却去武汉上班,他选择做一个逆行者。

  他们,发出了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豪言壮语。在病毒和疫情面前,医护人员仍奋斗在第一线,甚至出现了多名医护人员感染的事件,面对危险,面对困难,白衣战士没有选择退缩,面对此次病毒,他们主动请缨与病魔搏斗,为的是研究、了解病毒,为的是治愈患者,为的是控制疫情,为的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为的是捍卫社会安宁。他们集中火力,奔赴一线,全力以赴,早日打赢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他们是最可敬、最可爱的人儿。

  责任、担当是有分量的,也是有能量的,这种能量就是疫情发生时像钟南山院士、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的,他们彰显的是何为家国情怀,何为英雄本色,何为国家脊梁。疫情考验本色,在疫情面前,他们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勇往直前,他们同样有青春的面庞,有牵挂的家人,但防控疫情就是

 使命,崇高的信仰使他们选择了逆行。

  致敬抗击疫情的英雄演讲稿作文四

  大家好!

  2020 岁末年初,当人们正准备欢度春节之际,新型冠状病毒悄然而来,病毒传播速度之快使举国上下陷入恐慌。在这样严重情况下,国家迅速做出对策,各地纷纷响应一场抗击疫情的战役被打响。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那些站在一线的白衣天使放下了自己的安危,辞别亲人不远万里去到武汉等疫情严重地区义无反顾地走在最前面,每日每夜的工作使他们忙得焦头烂额,病魔的强大无时无刻不在摧残着他们的身体,战友们一个个倒下使他们心力交卒,但他们没有放弃,只要有一线生机,他们便要尽力救治,一次次倒下又一次次站起,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病魔无情,人有情”。一位一线护士说道:“他们在一线期间天天穿着隔离服,戴着口罩,手套还有眼罩,在隔离病房一待就是六小时,这六小时里他们连正常人的事都不能做,眼罩戴久了就会有许多雾,他们只能凭借一滴汗留下来的微小的光来进行手术。”

  人们称“SARS”为恶魔,许多医务人员就因为抗击他而牺牲,他们之中有些已为人父母或者才只是刚刚毕业的孩子,他们没有看到病魔被铲除的那一天便与人间永别了。

  他们是天使,更是我们的守护神,他们愿意舍弃自己的生命来帮助别人,他们无数个在病房中忙碌的背影,流下的汗水都值得我们记住,是他们为我们重新点燃了希望!

  带阴霾散去,我们定要将祖国大好河山一一看遍!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致敬抗击疫情的英雄演讲稿作文五

  大家好!

  早在 2003 年,一种病毒在中国大面积的爆发,惊人的速度席卷世界,他就是非典,非典是一种由 SARS 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那时没有现在的科技那么发达,医学方面也没有现在的先进,那是第一次,全世界和同一病毒做对抗,并获得了最终的胜利,而现在不甘心的它的姊妹——新型冠状病毒向我们伸出了魔爪。

  它来势凶猛,范围广,传播速度快,远远超过了非典的传播速度,从原来的几十例迅速传染到上千例,新型病毒的疯狂传播使国内多地都受此影响,成为国内最严重的问题,使得很多人为此付出生命。究其病因是湖北武汉一场由于野生动物所引起的疫情,打破了人们安宁祥和的生活,牵动无数国人的心,由于病毒的传播速度之快,武汉已开始建雷神山和火神山临时医院。

  得知新型冠状病毒不断传播的消息,八十多岁的钟南山院士再赴前线,他是抗击非典的第一功臣,17 年前不畏非典病毒的强烈传播,记得他曾说过“请把最危重的病人往我们这里送。”他亲自临床观察诊治,连续工作 38 小时,甚至累倒在病房,他率领团队摸索出了防治非典的方案,多年以来,钟南山院士始终坚守一线,如今,面对新型冠状病毒,他定海神针般再次挂帅出山,担任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曾给出的建议是不要去武汉,而他自己还义无反顾的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置景终南山院士致敬一中的逆行者!

  最后愿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早日战胜病毒!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篇二:致敬斯诺演讲稿300字

海到延安: 埃德加· 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与传播倪建平 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

 [摘要]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 斯诺抗战时期在上海开始了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进而到延安采访中共领导人并对外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思想;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当时的国际地位;新中国成立后,斯诺又出色地报导“ 今日红色中国” 并为最终帮助促成尼克松访华的破冰之旅,进而在沪发表指导中美关系的“ 上海公报” 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重新追溯抗战时期斯诺从上海到延安再到北京对中国共产党外交思想传播的历史轨迹,对正确处理当前的中美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斯诺; 上海;中国共产党;认知; 传播

 他的思想以及后来的政治选择起着重要影响。初到上海,斯诺先后在美国人办的《密勒氏评论报》任助理编辑、代理编辑,并兼任美国《芝加哥论坛报》驻远东记者。当时,他以为使上海保持稳定并对中国资本和外国资本产生吸引力的,正是英国的法律、秩序和对财产的保护。而这些是以外交、外国军队和停泊在黄浦江上的军舰为后盾的。∞他甚至觉得,蒋介石血洗上海而造成共产党人的牺牲是必要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亲身观察、了解和接触之后,斯诺的观念渐渐开始改变。1930年,他发表了《在上海的美国人》,毫不留情地揭露了自己的信仰基督教的同胞如何置中国饥民的死活于不顾而只想赚钱行乐、纸醉金迷的丑恶嘴脸。这表明他已彻底摆脱了长期以来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并与“ 白人优越论"的流行观念完全决裂。特别是他后来南下到华南诸城采访,当地官员的巧立名目和横征暴敛,彻底摧垮了国民党在斯诺心目中最后残存的几丝美好印象,他写道:广州绝不是国民党民主的橱窗,广州就是在腐败之中繁荣起来的。留斯诺这一时期的作品,也充满对中国贫苦大众的悲悯之心;“ 在中国看到如此深重的苦难,其中有许多渗透到我的血液里了。蝴后来,在沪生活的斯诺先后经历了1931年的“ 九一八事变” ,目睹了1932年淞沪战争和1933年的热河战争。1933年9月,他出版了在沪的第一本书《远东前线》,用事实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真相。斯诺的中国观的转变也受到在沪生活的宋庆龄和鲁迅等中共朋友的深刻影响。当时的上海沦为“ 孤岛"后,敌我态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共在上海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和政治影响力也随之不断扩大。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斯诺于1931年冬开始了与宋庆龄的交往;当时他应美国《先驱论坛报》之约,请求宋庆龄面谈有关撰写她传略一事。宋庆龄的勇敢无畏的斗争精神使斯诺感到无限钦佩;而斯诺的诚恳和公正也赢得了宋庆龄的信任。通过与宋庆龄的交往,斯诺不仅体验到中国最美好的思想和情感,而且还认识了一些未来的历史创造者——年轻的作家、艺术家和战士,了解了孙中山的为人及其未竞的抱负。对此,他深有感触地写道:“ 多亏早结识了宋庆龄,使我领悟到:中国人有能力从根本上改革他们的国家,并且迅速地把地位很低的中国提高到凭其历史和众多入口在世界上应占有的地位。"固斯诺面晤宋庆龄时曾经问道:“ 你现在还是不相信中国的任何政治家吗?” 宋庆龄当时摇了摇头说:“ 比起他人来,我对毛泽东还是信任的。"@斯诺和宋庆龄的友谊对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胜利,进而对中美关系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宋庆龄后来帮助斯诺踏上了神秘的西北采访红军之旅,并发表了国际共运史上的壮丽的“ 史诗” ——《红星照耀着中国》(即《西行漫记》)。1933年春,斯诺在沪又结识了鲁迅并多次到鲁迅家中作客,伴有书信来往。鲁迅告诉斯诺:“ 没有疑问,我们应该向苏联学习,也可向美国学习。但是,对中国说来,只能够有一种革命——中国∞[ 美] 埃德加· 斯诺著,夏翠薇译‘ 我在旧中国十三年》,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73年第1版,第l l 页。∞‘ 斯诺文集》( 第一卷) ,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9页。。[ 美] 斯诺‘ 中国洪水纪实》,载《斯诺通讯特写选》,北京:新华出版杜1985年12月版,第101页,固‘ 斯诺文集》( 第一卷) ,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年,第99页。@‘ 斯诺文集》( 第一卷) ,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年,第112页。152

 的革命,我们也要向我们的历史学习。"①斯诺认为“ 鲁迅是教我懂得中国的一把钥匙。"@正是在鲁迅的帮助支持下,他把左翼作家的小说翻译成《活的中国》,于1936年8月在英国出版,在国外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为他后来采写《西行漫记》打下了思想基础。宋庆龄后来在评价《活的中国》时指出:

 “ 他翻译的一些当代短篇小说,生动地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使长期以来被人冷漠地称为‘ 神秘不可测’ 的中国人民能为外界所了解。"@也正是在上海与宋庆龄和鲁迅等著名进步人士的友谊,帮助斯诺进一步认识了中国,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也使他不断把自己的生命和事业同中国共产党的前途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二、在沪创“ 工合":斯诺助中共推动抗日统一战线斯诺抗战时期与中国共产党独特的联系之处还在于,上个世纪40年代初,他和宋庆龄~道在沪积极倡议、发起和促成“ 工业合作化运动刀( 简称“ 工合” 运动) 的兴办,热情撰文向国际社会宣传以寻求国际援助,为支持中国共产党和世界各国人民团结一致争取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工合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则取决于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斯诺也认为他们当时之所以产生“ 工合” 的想法,是因为1936年和1937年他和夫人海伦曾先后访问过陕北,他俩从陕北已建立起来的生产、消费等小型工业合作社中获得了启迪。固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犯中国,大片国土沦丧;八· 一三淞沪抗战后,日本侵略军占领了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进行了疯狂的掠夺和野蛮的破坏。当时,专程从北平来沪报道当年5月日军攻打上海的斯诺夫妇和在公共租界作工厂督察的新西兰友人路易· 艾黎,目睹“ 一只只日本的货船,已经载满了抢劫来的机器和废铁,准备运回他们的岛国” ,“ 从战略上破坏中国的工业基地"囝,造成中国战时军事和生活物资严重缺乏的局面。他们决心改变这一状况,经过多次商讨,产生了一个“ 可以把迅速的建设和生产、难民的救济、劳工的训练与军事动员,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保卫游击区的反抗封锁,与反抗日货经济侵略” @合在一起的工业合作社的方法。这一设想在宋庆龄的支持和鼓励下,由斯诺他们很快制订出一份成立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和发展工业合作社的计划草案,并在由中外进步人士参加的“ 星期一聚餐会"上进行讨论;大家认为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工业合作社运动,应取得国民政府的行政上和财务上的支持,以便顺利进行,同时也必须保持这个组织的群众性;这样,才能调动广大难民、工人的积极性,并可以得到海外华侨和国际友人的支持。经宋庆龄联系,取得了宋子文在财政上的援助,替工合筹划了初建时急需的资金。∞4月3日,中国工业合作社促进委员会在上海成立。在斯诺的推动下,宋氏三姐妹也都成了工合运动委员会的主席;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终于当年的8月5日在武汉正式成立,孔祥熙担任理事长,艾黎出任技术顾问。8月24日,中国“ 工合” 的第一个合作社宝∞安危译《鲁迅同斯诺谈话整理稿》,《新闻学史料》1987年第3期。∞萧乾《斯诺与中国新文艺运动》,《新文学史料》1978年第1期。毋武际良《良师益友四十年:斯诺与宋庆龄》,‘ 人物》2003年第9期。锄陈龙娟<斯诺夫妇与中国工业合作化运动》,‘ 党史研究与教学》1999年第5期,第57页。@海伦· 福斯特· 斯诺《我在中国的岁月》,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6年版,第331页。@埃德加· 斯诺‘ 为亚洲而战》,载《斯诺文集》( 第三集) ,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64页。o朱敏彦‘ 宋庆龄与抗战时期的“ 工合” 运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第3l 页。153

 鸡打铁社正式成立。自此,“ 工合"运动就在抗战时期的中国大地上蓬勃发展起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支持工合运动;早在1938年7月,正值工合运动酝酿之初,艾黎和斯诺就经常与周恩来商讨有关工合的问题,周恩来为工合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建议。锄周恩来在武汉同他们一起研究“ 工合” 的性质和人事安排时指出,“ 工合”在当时形势下必须和国民党政权配合,注意保持社会团体的面貌,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促使蒋介石抗战,并尽可能地争取美国和其他国家对“ 工合"的支持。后来,斯诺又写信给毛泽东并把一份“ 工合” 组织章程寄给他。斯诺认为,鉴于统一战线和共产党可以接受“ 混合经济’ ’ ,延安应该全力支持“ 工合” 。毛泽东很重视斯诺的意见,并将斯诺的建议批转给1939年在延安召开的生产合作社代表会议讨论;会议决定修改各根据地原生产合作社的某些规定,全盘采用中国工业合作社的组织章程。在毛泽东的积极支持下,1939年4月,西北区延安事务所成立,这是中国“ 工合” 在解放区设立的第一个事务所。延安的“ 工合"机构还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地区总分会。后来,其它解放区也陆续办起了“ 工合";到1946年全解放区共办起各种合作社达7千多个,为支援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持久抗战创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回毛泽东还亲自致函给斯诺和与宋庆龄等人于1939年春在香港成立的“ 工业合作国际促进委员会” ,让“ 工合” 国际委员会向海外广泛宣传,以争取更多的捐款援助。在斯诺夫妇的积极参与下,由宋庆龄担任委员会名誉主席的“ 工合"国际委员会将募集到的2000多万元的资金和物资通过各种途径大部分都尽快地安全地送到最急需的抗日根据地,促进了根据地“ 工合” 事业的发展,对于解放区克服经济困难,争取经济形势好转,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起了很大的作用。1939年9月下旬,斯诺以“ 工合” 国际委员会代表和记者的身份再次到访延安时,受到了中共中央的热情欢迎;9月23日,毛泽东与斯诺进行正式谈话,高度赞扬了“ 工合” 运动:“ 中国工合纵使在前线地区和敌后游击地区无所作为,在帮助恢复我们后方的工业方面它们所作的工作是很重要的,工合在敌后战区最为需要,而且得到我们的军队、人民和政府的最热烈的欢迎。” @三从上海到北平到延安:斯诺对外传播中共外交思想斯诺的冒险精神,探索及追求真理以及变革中国社会现状的强烈热情,使之成为抗战时期第一个进入红区并向全世界公布红色中国,报道中国共产党外交思想的美国记者。1936年2月,正在北平的斯诺要求当时的中共北平市委书记黄敬为他安排批准去红区访问;3月底便得到黄转达的上级领导的同意答复:是年5月底左右,斯诺等待这次旅行的安排等得着急了,便径直去上海见宋庆龄,因为事先他已就此多次写信联系宋庆龄。斯诺后来从上海回到北平后,对夫人海伦提到了刘少奇授权写的同意笺。海伦后来指出,宋庆龄可能是从刘少奇那里得到的批复,刘可能已经同在西北的毛泽东联系过。于是,正当蒋介石宣布准备第六次对北方的红军进行“ 围剿” 的时候,黄华经黄敬同意后就化装成东北军的士兵,于1936年6月陪同斯诺踏国包爱芹‘ 抗战时期工合运动的特点》,‘ 广东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第91页。。陈龙娟《斯诺夫妇与中国工业合作化运动》,《党史研究与教学》1999年第5期,第69页。辔解力夫‘ 毛泽东面对美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285页。154

 上了秘密前往西北红区采访的非凡旅程,辗转进入陕北,协助斯诺向外界报道了陕北人民和红区。①斯诺后来指出:“ 此行将对我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 留斯诺作为当年第一个抵达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外国记者,也是毛泽东成为中共领袖后直接接触的第一个美国人。@毛泽东当时于保安同斯诺的首次谈话,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系统对外阐述国际统一战线策略和处理中外关系的方针。此前,中共中央专门为斯诺的采访提纲召开政治局常委会予以讨论,这是中共历史上第一次讨论国际关系的专门会议。④在陕北苏区,斯诺采访了四个月时间;他满怀激情地写到:“ 我和红军相处的四个月,是一段极为令人振奋的经历。我在那里遇到的人们似乎是我所知道的最自由最幸福的中国人。在那些献身于他们认为完全正义的事业人们身上,我强烈地感受到了充满活力的希望、热情和人类不可战胜的力量。自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过那样的感受了。’ ’ @斯诺也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所深深折服:“ 我所知道的当政的寡头和少数贪婪的占有集团,不论是白种人还是黄种人,都是腐败堕落的。共产党人却与他们形成了对照,他们都是些正直、无私的人。相比之下,他们的同胞,虽然也鄙视日本人和国民党,却忍气吞声过着受压迫的生活,而共产党人则随时准备为他们的理想而献身,他们把这一理想看得比个人的生命还重要。” @随后,他根据这次访谈撰写了《中国共产党和世界事务——和毛泽东的一次谈话》,发表在1937年美国《美亚》( Amerasi a) 杂志8月号上。∞作为一名独立记者,斯诺在中华民族奋起抗战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能不给中国共产党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翌年,毛泽东在接受德国记者采访时曾这样评价斯诺:“ 当我们被整个世界遗忘的时候,只有斯诺来到这里来认识我们,并把这儿的事情告诉外面的世界。所以,我们将永远记住斯诺对中国的巨大帮助。” 锄斯诺对中国共产党人的解读是真实的,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描绘非常写实,对中国共产党的提问也极端认真。这些都成就了他新闻作品的可信度。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于1937年和1938年在英美两国相继出版后,人们通过阅读这本生动描述中国革命进程的传记,不仅走近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可歌可泣的斗争历史,而...

篇三:致敬斯诺演讲稿300字

le:///D|/电子书/典籍4/《西行漫记》-斯诺.txt[2010-9-5 19:10:59]

 中 文 重 译 本 序胡愈之

 本书作者斯诺的姓名是中国人民早已熟知的了。但是,为了未读过和已读过这本书的人们更深刻地了解这本书,对这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作家的一生经历以及写作《西行漫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背景,作概括性的介绍,也仍然是必要的。

 埃德加·斯诺在一九〇五年出生于美国坎萨斯城的一个贫苦家庭。他年轻时,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大学毕业以后,他开始毕业所从事的新闻工作,在坎萨斯城的《星报》和纽约的《太阳报》初露头角。往后他在开往外洋的货船上当了海员,历游中美洲,最后到了夏威夷,仍然为美国的一些报纸供稿。一九二八年,在中国大革命陷入低潮的时候,他到了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以后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的特约通信员。一九三〇年以后,他为采集新闻,遍访中国主要城市和东三省、内蒙古、台湾以及日本、朝鲜、荷属东印度。他在中国西南各省作长时间的旅行,徒步经过云南省西部,到达缅甸和印度,访问了甘地和其他印度革命领袖。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时,斯诺正在上海,目睹一九三二年的淞沪战争和一九三三年的热河战争。在这以后,他在北平燕京大学担任新闻系教授两年,同时学习了中国语文。在这一时期,他认识了美国著名的进步新闻记者史沫特莱,还和鲁迅、宋庆龄以及一些中国地下党员有所接触。他编译了一部英文的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选《活的中国》,是首先把鲁迅著作介绍到西方的人之一。

 一九三六年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性的一年。斯诺带了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六月间由北平出发,经过西安,冒了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边区。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

 他达到了目的。他冲破了国民党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对中国革命的严密的新闻封锁。首先他到了当时苏区的临时首都保安(即志丹县),和毛泽东同志进行长时间的对话,搜集了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然后,经过长途跋涉,他到达了宁夏南部的预旺县,这已经是和国民党中央部队犬牙交错的前沿阵地了。最后他冒着炮火,从新折回保安,由保安顺利地到了西安。当他回到北平时,正是西安事变爆发前夕。他在北平首先为英美报刊写了许多篇轰动一时的通讯报道,然后汇编成一本书,书名是《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甚至还照耀世界,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报纸的新闻记者,他已经预感到了,虽然他当时的报道,局限于中国的“西北角”——一片人口稀少的荒凉的被国民党强大部队重重围困的红军根据地。

 这四个月的旅行使一个来自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新闻记者,在思想感情上起了极大的变化。他对于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人,革命的战士、农民、牧民、工人、共青团员、少先队员,有了真挚的热烈的感情,从而对于在革命与战争的激浪中的中国,有了深刻的正确地认识。这种认识不久就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和芦沟桥事变以后的全面抗日战争所证实了。

 一九三七年十月,《红星照耀中国》就由伦敦戈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到了十一月已发行了五版。这时候斯

 file:///D|/电子书/典籍4/《西行漫记》-斯诺.txt[2010-9-5 19:10:59]诺正在上海这个被日本帝国主义包围的孤岛上。当时上海租界当局对中日战争宣告中立,要公开出版发行这本书是不可能的;在继续进行新闻封锁的国民党统治区,是更不必说了。但是得到斯诺本人的同意,漂泊在上海租界内的一群抗日救亡人士,在一部分中共地下党员的领导下,组织起来,以“复社”的名义,集体翻译、印刷、出版和发行这本书的中译本。斯诺出了对原著的文字作了少量的增删,并且增加了为原书所没有的大量图片以外,还为中译本写了序言。由于当时所处的环境,中译本用了《西行漫记》这个书名,作为掩护。《西行漫记》出版以后,不到几个月,就轰动了国内以及国外华侨所在地。在香港以及海外华人集中的地点,出版了《西行漫记》的无数重印本和翻印本。直到现在,在中国人民中间,《西行漫记》和斯诺这个姓名是不可分离的事。虽然早已没有必要再用这个隐晦的名称,但是为了保存初版的本来面目,现在的重译本仍然用《西行漫记》作为书名,是恰当的。

 由于他在西北红色区域四个月的冒险中引起的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他用了他的后半生的几乎全部精力,对中国问题作继续探索和报道。抗日战争开始以后,他担任英美报纸的驻华战地记者。一九三九年,他又一次到了延安,和毛主席进行了谈话。这些对话后来是在《密勒氏评论报》发表了。一九四一年斯诺对于皖南事件作了入时的报道,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打击,被迫离开中国。一九四二年到四三年他又来过一次中国,在这以后他要访问中国越来越困难了。在麦卡锡主义控制的时期,美国联邦调查局把他当作危险分子,不容许报刊发表斯诺的文章,他被迫迁居瑞士。他的护照也禁止去中国旅行。直到一九六〇年六月,他得到我国领事馆的单独签证,才第一次来到解放后的新中国,和毛主席、周总理进行了会谈。一九六四年到六五年初,他再一次访问中国,毛主席又接见了他。一九七〇年十月斯诺同洛伊斯·惠勒·斯诺夫人一同来华,国庆节在天安门上同毛主席,同周总理会了面。十二月十八日他和毛主席进行了长时间的也是最后一次的谈话。这是在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以后,在那一次会上毛主席对林彪、陈伯达一伙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和英雄创造历史的谬论,进行了严肃的批判。

 例如说,《西行漫记》以及斯诺其他关于中国的著作是中美人民友谊的催化剂,那么就中美两国关系来说,他是第一个报春的燕子。

 一九七二年二月,斯诺刚回到瑞士不久,美国乒乓球队第一次应邀访问北京,揭开了中美友好的新篇章,尼克松总统来华的时候,斯诺准备以记者身份,再一次作中国之行。由于病魔缠身,不能达到他的愿望。到了一九七二年二月十五日上午二点二十分,埃德加·斯诺与世长辞了。

 在弥留之际,他在病床上用生命的最后力量,面对中国派去的以马海德医生为首的医疗小组,说出了一句话:

 “我热爱中国。”

 根据斯诺的遗愿,他的骨灰的一部分,安葬在北京大学内,即前燕京大学的校园里,这是适当的。这是一九

 file:///D|/电子书/典籍4/《西行漫记》-斯诺.txt[2010-9-5 19:10:59]三六年他去西北探险旅行的出发点,也是一九三七年他整理资料写作《西行漫记》的地方。

 在斯诺的一生,除了为欧美报刊写作通讯稿以外,他完成了十一本著作,其中极大部分是和中国问题有关的。一九七一年回到瑞士以后,他还写了《漫长的革命》一书,由于抱病在身,还没有作最后的审定。

 但是所有后来的著作,都不能和《西行漫记》相比拟。即使是杰出的报告文学,在事过境迁之后,往往成为明日黄花。唯有四十三年前写作的《红星照耀中国》始终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直到作者去世以后,他仍然是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首要的通俗读物。他在全世界有亿万的读者,这是并不奇怪的。它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初版《西行漫记》除了有关西安事变和《关于朱德》部分引用了尼姆·韦尔斯的笔记材料以外,都是他亲自采访的第一手资料。更重要的是斯诺西北之行,正值中国和世界局势大转变的开端。一九三六年,中国正酝酿着由长期的反共内战转变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抗战,而这也就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这一切是中国工厂领导下的工农兵群众和革命知识分子艰苦斗争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由于斯诺的惊人的洞察力和锐敏的分析能力,才使他认识了问题的本质,而这是西方的所谓“中国通”所不能办到的。

 正如斯诺为中译本《西行漫记》初版写的序文里所说:“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可是从最实际主义的意义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这些革命青年们使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所以这一本书如果是一种正确地记录和解释,那就因为这是他们的书。⋯⋯他们的斗争生活就是本书描写的对象。⋯⋯此外还有毛泽东、彭德怀等人所作的长篇谈话,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还有几十篇和无名的红色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所作的对话。从这些对话里面,读者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凡是这些,断不是一个作家所能创造出来的。这些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

 现在的中译本根据英国戈兰茨公司一九三七年版重新译出,同一九三八年复社版中译本所据原书是相同的。复社版当时未译第十一篇中的《那个外国智囊》,现在补全,这是很好的。从内容来看,这一部分是关于党内路线斗争的叙述和分析,大部分资料是从当时和毛主席及其他领导同志谈话中得到的。现在看来,这一部分仍然是重要的历史资料。

 显然,斯诺在当时还没有机会读到毛主席正在写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但是在本书的末章,他引用了列宁的这一段名言:“一般历史,特别是革命的历史,总是比最优秀的政党、最先进阶级的最觉悟的先锋队所想象的更富有的内容,更多种多样,更生动活泼,‘更巧妙’。这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最优秀的先锋队也只能表现几万人的意识、意志、热情和想象;而革命却是在人的一切才能特别高度和集中地表现出来的时候,由千百万被最尖锐的阶级斗争所激励的人的意识、意志、热情和想象来实现的。”①

 这也就是说,千百万人民群众——不是少数领袖们——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以说,这是《西行漫记》这一本书的总结。

 file:///D|/电子书/典籍4/《西行漫记》-斯诺.txt[2010-9-5 19:10:59]

 今天,在又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转变的日子里,为了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大踏步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进,重读四十三年前这样一本书是值得的。

 一九七九年八月于北戴河

 ①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的幼稚病》,见《列宁选集》第四卷第249页。

 一九三八年中译本作者序

 (请尽量用批判的眼光阅读理解)

 这一本书出版之后,居然风行各国,与其说是由于这一本著作的风格和形式,倒不如说是由于这一本书的内容吧。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可是从最实际主义的意义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这些革命青年们使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所以这一本书如果是一种正确地记录和解释,那就因为这是他们的书。

 而且从严格的字面上的意义来讲,这一本书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写的,而是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徐海东、徐特立、林彪这些人——他们的斗争生活就是本书描写的对象——所口述的。此外还有毛泽东、彭德怀等人所作的长篇谈话,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还有几十篇和无名的红色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所作的对话,从这些对话里面,读者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凡是这些,断不是一个作家所能创造出来的。这些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

 但是这自然并不是说,共产党或红军或红军领袖,对我自己对于他们以及他们的工作的意见或印象,可以负责。因为我和共产党并无关系,而且在事实上,我从没有加入过任何政党,所以这一本书绝对不能算作正式的或正统的文献。在这里我所要做的,只是把我和共产党员同在一起这些日子所看到、所听到而且所学习的一切,作一番公平的、客观的无党派之见的报告。这样就是了。

 自从这本书在英国第一次出版之后,远东政治舞台上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统一战线已经成为事实了。可是当这一本书写了大部分的时候,国共积极合作这一件事,大部分人还认为非常遥远。现在民族解放战争已成为唯一出路,而一切其他问题,都给扔开去。当我写这一本书的时候,日本以“中、日合作”为名,并吞并华北这一企图的和平成就,似乎还不是不可能。而现在,帝国主义中间的矛盾已经深刻化。中、日战争扩大为法西斯主义和国际和平战线的世界斗争,在最近将来,是可以想象得到了。

 人类行动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往往会把人类在社会演变中的任务的性质和意义变换过来。战争所促成的大的变化之一,就是中国国民党和民族资产阶级中间的进步分子,在蒋介石委员长贤明领导之下,恢复了他们的革命意志。对日本帝国主义,已没有妥协余地。当前的历史途径,不是战斗,就只有灭亡,而除了完全投降出卖外,也再没有一条中间的路,这是一个真理,现在已成为事实。中国资产阶级得最前进分子已经懂得,在他们

 file:///D|/电子书/典籍4/《西行漫记》-斯诺.txt[2010-9-5 19:10:59]的需要与中国革命的需要之间,已经没有基本的冲突,因此他们现在抱定决心,要领导这民族救亡图存的斗争。现在已再没有所谓“红军”“白军”互争胜负的斗争了。现在全世界已没有人再称中国共产党员为“赤匪”了。第八路军和国民党士兵现在肩并肩地在作同样广大的战斗。现在已只有一个军队,就是为争取民族独立而斗争的革命中国的军队。

 从最近时局发展的观点看来,这本书有的地方写得过分,有的地方写得不够,这是断然不免的。本书英文本的第一版原有的一些错误,已经在这里改正了。其它的错误自然也还有着。但是中国在这最紧急的时候,找到了民族最伟大的统一,找到了民族的灵魂,基本的因素在哪里?原因在哪里?关于这一点的研究,这一本著作是颇有一些价值的。在事实上,最值得注意的,就是这书里面所说到的许多意见,始终是一种准确地判断。我并不是指我自己说过的话,而特别是指本书中那一些部分,就是共产党领袖们用了神奇的远见,正确地...

推荐访问:致敬 演讲稿 斯诺

版权所有:聚席文档网 201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聚席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聚席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70579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