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阅读答案18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8-14 12:50:03 来源:网友投稿

满阅读答案第1篇(一)阅读秋瑾的《满江红》,完成11,12题。(4分)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住节。为需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城届,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满阅读答案18篇,供大家参考。

满阅读答案18篇

满阅读答案 第1篇

(一)阅读秋瑾的《满江红》,完成11,12题。(4分)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住节。为需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城届,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养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1.“四面歌残终破楚”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典故来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词中“蛾眉”这里借指________________。(2分)

12.词作最后以“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作结,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答案:四面楚歌

女子

解析:“四面歌残终破楚”借用项羽“四面楚歌”这一典故,表明自己终于冲破了家庭束缚。“蛾眉”是美女的代称,在这里指女子。

考点: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12.答案:“青衫湿”是借用白居易《琵琶行》的最后一句,寄寓颇深。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解析:“青衫湿”借用白居易《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暗示眼泪打湿了衣服,表达了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难觅知音的失意,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刚踏上革命征途时的担心和忧虑。

考点:诗歌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这是秋瑾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上片写她曾被束绰在封建家庭和旧礼教中,如今突破家庭来缚,实现了“求自主”的愿望;
下片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在走向革命道路前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

满阅读答案 第2篇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

廿(niàn)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hùi)面而髻鬟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liè)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未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 冻风时作( )⑵高柳夹堤( )⑶泉而茗者( )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作则飞沙走砾。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 若脱笼之鹄。

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红装而蹇者。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D.未不能以游堕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写作者渴望出游和不能出游的矛盾,“居促一室之内”写出内心的懊丧和郁闷,下文的“若脱笼之鹄”与此照应,形象贴切地写出作者从局促困居的情况下解脱出来的喜悦之情。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

B.作者如一位高明的摄影师,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满井的风物,有全景,有特写,近景远景相结合,而且着力描写景物的动态,为我们描摹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风光图。

C.作者用词巧妙,许多语句具有表里相关的双重意蕴,如 “廿二日天稍和”的“和”字既写天气的暖和,也透露出作者心情的解冻;
“ 而此地适于余近”的“近”不仅指空间距离的相近,也指性情品格的相近。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来源:学,科,网Z,X,X,K]

D.文章卒章显志,“未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一句透露出作者独特的个性与性情,“潇然”表达他对自己能够纵情遨游、享受自然的满足之感,“惟”字则表明他对自己官小职闲的嫌弃。

14.文章第二段从三个层面描写满井的春景,请简要概括。

答:

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译文:

⑵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译文:

(二)(15分)

11.(1)作:起,刮起。(2)夹:在两旁。(3)茗:煮茶,喝茶。(3分,每个1分)

12.A(2分。A项 “则”:连词,“就”。B项“之”:①结构助词,“的”;
②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而”:①连词,表并列;
②连词,表转折。D项“以”:①介词,“因为”;
②介词,“把”。)

13.D(2分。“他对自己官小职闲的嫌弃”错误,应该是:他庆幸自己的官职是个闲职,不怕耽误公事,因而有时间纵情遨游,表达了作者厌弃喧嚣尘俗的城市生活,寄意于山川草木的潇洒情怀。)

14.第一层面写山水树木等自然风光之美,第二层面写情态各异的游人之乐,第三层面写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悠然自得。(3分,每要点1分,意近即可。)

15.(1)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纯净美好的样子好像刚擦过一样。(2分)(2)(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3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满井游记

袁宏道

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冬天余下的寒气还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刮起就飞沙走石。拘束在一室之中,想出去不可得。每次冒风疾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

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偕同几个朋友出东直门,到满井。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这时河的冰面刚刚融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明镜刚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纯净美好的样子好像刚擦过一样;
娇艳明媚,(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发髻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风力虽然还很强,但走路就汗流浃背。所有(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戏水的鱼,都悠然自得,毛羽鳞鬣当中都透出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不会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能潇洒地徜徉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这个官儿罢了。而此地正好离我近,我将从现在开始出游,怎能没有记录?万历二十七年二月。

满阅读答案 第3篇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

廿(niàn)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hùi)面而髻鬟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liè)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未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 冻风时作( )⑵高柳夹堤( )⑶泉而茗者( )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作则飞沙走砾。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 若脱笼之鹄。

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红装而蹇者。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D.未不能以游堕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写作者渴望出游和不能出游的矛盾,“居促一室之内”写出内心的懊丧和郁闷,下文的“若脱笼之鹄”与此照应,形象贴切地写出作者从局促困居的情况下解脱出来的喜悦之情。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

B.作者如一位高明的摄影师,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满井的风物,有全景,有特写,近景远景相结合,而且着力描写景物的动态,为我们描摹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风光图。

C.作者用词巧妙,许多语句具有表里相关的双重意蕴,如 “廿二日天稍和”的“和”字既写天气的暖和,也透露出作者心情的解冻;
“ 而此地适于余近”的“近”不仅指空间距离的相近,也指性情品格的相近。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来源:学,科,网Z,X,X,K]

D.文章卒章显志,“未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一句透露出作者独特的个性与性情,“潇然”表达他对自己能够纵情遨游、享受自然的满足之感,“惟”字则表明他对自己官小职闲的嫌弃。

14.文章第二段从三个层面描写满井的春景,请简要概括。

答:

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译文:

⑵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译文:

(二)(15分)

11.(1)作:起,刮起。(2)夹:在两旁。(3)茗:煮茶,喝茶。(3分,每个1分)

12.A(2分。A项 “则”:连词,“就”。B项“之”:①结构助词,“的”;
②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而”:①连词,表并列;
②连词,表转折。D项“以”:①介词,“因为”;
②介词,“把”。)

13.D(2分。“他对自己官小职闲的嫌弃”错误,应该是:他庆幸自己的官职是个闲职,不怕耽误公事,因而有时间纵情遨游,表达了作者厌弃喧嚣尘俗的城市生活,寄意于山川草木的潇洒情怀。)

14.第一层面写山水树木等自然风光之美,第二层面写情态各异的游人之乐,第三层面写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悠然自得。(3分,每要点1分,意近即可。)

15.(1)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纯净美好的样子好像刚擦过一样。(2分)(2)(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3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满井游记

袁宏道

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冬天余下的寒气还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刮起就飞沙走石。拘束在一室之中,想出去不可得。每次冒风疾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

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偕同几个朋友出东直门,到满井。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这时河的冰面刚刚融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明镜刚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纯净美好的样子好像刚擦过一样;
娇艳明媚,(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发髻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风力虽然还很强,但走路就汗流浃背。所有(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戏水的鱼,都悠然自得,毛羽鳞鬣当中都透出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不会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能潇洒地徜徉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这个官儿罢了。而此地正好离我近,我将从现在开始出游,怎能没有记录?万历二十七年二月。

满阅读答案 第4篇

【甲】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节选自袁宏道《满井游记》)

【乙】虎丘①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②,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③。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④,无得而状。布席⑤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分曹部置⑥,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⑦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⑧,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⑨;
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拍而歌,竹肉相发⑩,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节选自袁宏道《虎丘记》)

【注释】①〔虎丘〕山名,位于苏州市西北,有虎丘塔、千人石等名胜古迹。②〔下迨(dài)蔀(pǒu)屋〕下至小户人家。③〔交衢间〕指路边。④〔雷辊(ɡǔn)电霍〕雷鸣电闪。⑤〔布席〕安设筵席。⑥〔分曹部置〕分批安排。曹,成对。⑦〔妍媸(chī)〕美和丑。⑧〔瓦釜〕比喻粗俗的歌子。⑨〔属(zhǔ)而和(hè)者,才三四辈〕随着唱和的就只有三四群人。⑩〔竹肉相发〕箫管声伴着歌唱声。竹肉,管乐器和歌喉。袁宏道《满井游记》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髻鬟之始掠也(梳掠) B.风力虽尚劲(猛,强有力)

C.得数十人而已(得到) D.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大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时冰皮始解 告之于帝 B.罍而歌者 一人缓拍而歌

C.竟以歌喉相斗 属予作文以记之 D.郊田之外 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4.文段理解。

(1)甲文写 景,以 景观为主,重点描绘了水光山色、柳条麦田等优美景色;
乙文绘秋景,以人文景观为主,重点描述了()()() 的热闹场面。

(2)甲、乙两文都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取景方式,由面到点,极富层次感。请以乙文为例具体说明(可借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案]

1.C

2.B

3.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或:柳树枝条好像在舒展又没有舒展开,柔软的柳梢在风中飘摇,麦苗像兽颈上的鬃毛,约有一寸来长。

4.(1)春(初春之、早春之) 自然 游人聚饮斗歌

(2)答案示例:① 面:“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 点:“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② 面:“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点:“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无得而状。”

③ 面:“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点一:“分曹部置,……才三四辈。” 点二:“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拍而歌,……听者魂销。”

满阅读答案 第5篇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试,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选自袁宏道《满井游记》)

1.解释下列句中斜体字的意思。

(1)波色乍明()

(2)山峦为晴雪所洗()

(3)娟然如试()

(4)泉而茗者()

2.选出斜体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A.冻风时作于时冰皮始解

B.呷浪之鳞鳞浪层层

C.于时冰皮始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D.倩女之靧面髻鬟之始掠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2)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4.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这样写鱼鸟,有什么好处?

5.你是如何理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这句话的含义的?

答案:

1.(1)初、始;

(2)被;

(3)……的样子;

(4)煮茶喝。

2.D。

3.略。

4.这样写增加了景物的动感(灵气),同时也融入了作者的思想

感情。

5.是本文的画龙点睛之笔,表达了他追求自由的天性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满阅读答案 第6篇

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 ,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徙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这是一篇清新的写景小品。生动地表达了一个“城居者”一冬都“局促一室之内”,而今返回自然“若脱笼之鹄”的欢快心情。写景层次分明,比喻贴切。阅读本文,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细致地观察生活,准确生动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冻风时作__________

②未百步辄返________

③娟然如拭__________

④面________________

⑤茗者______________

⑥罍而歌者___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句:

①高柳夹堤,土膏微润

②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③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3.请你把本文写景的语句和抒情语句在原文上标出。

4.找出本文的比喻句。

参考答案:

1.①起②就③擦④洗脸⑤煮茶⑥端着酒杯

2.①高高的柳树夹住堤的两岸,肥沃的土地微微有些湿润。

②用泉水烧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丽的衣服骑着驴子的。

③这才知道郊野以外何尝没有春天。

4.写景的:“高柳夹堤,土膏微润”,“冰皮始解……清澈见底”,“柳条……柔梢披风”等。

抒情的:“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凡曝沙之鸟……皆有喜气”。

5.比喻句:“晶晶然如镜之新开”,“娟然如拭”,“如倩女之 面,若脱笼之鹄”等。

满阅读答案 第7篇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债女之蔽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萤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进,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 解释下列旬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廿二日天稍和 ( )②泉而茗者 ( )

③柳条将舒未舒 ( )④呷浪之鳞 ( )

2. 从文段中找出与下列句子加粗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

①若脱笼之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娟然如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形容的景物是____________其特是:____________。(用自已的话概括)

5. 选文最后一段作者说自己“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潇”意为“潇洒无牵挂”,你觉得文章中有哪些地方能体现作者的“潇然”呢?试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暖和②喝茶③舒展④鱼

2.①“曝沙之鸟”;
“呷浪之鳞”;
“毛羽鳞截之间”;
“郊田之外”;
“山石草木之间”。

②“晶晶然如镜”;
“悠然自得”;
“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

3.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罢了。

4.水(春水)清澈

5.(示例):“若脱笼之鹄”可以体现“潇然”,因为这一句表现了作者目睹美景后心情愉快,举止如鸟儿脱笼一般无拘无束,与“潇然”一词根吻合。体现“滞然”的内容有:游人活动、动物悠然、“惟此官”、“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

满阅读答案 第8篇

1、文章首段写燕园花事渐衰的景象,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一些描写春天的古诗文,请写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写燕园的“春”景包含哪几个镜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绘事物时可以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器官,请从本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视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嗅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道“年老的一代是那样,年轻的一代又是这样”,请说出“那样”和“这样”所指代的内容:

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触景生情,生活中的一个小水滴都会荡起感情的涟漪,看到下列情景,将激起你怎样的情感?

⑴流逝的河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凋零的树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五段加线句子中的“春天”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与朱自清的《春》同是写春景,你更喜欢哪一篇?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满阅读答案 第9篇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风力虽尚劲(2)呷浪之鳞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兔子的意思。(2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9.选文第一段是从哪三方面描绘满井早春气息的?(3分)

20.文中画线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参考答案:

17.(1)猛,强有力(2)代鱼

18.(我)才知道效野之外不是没有春天,可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这一点)啊。

19.郊外的植物(柳条麦田)、游人、鱼鸟。

20.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厌恶官场生活的人生态度。(写出“寄情山水”即可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欲出不得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未百步辄返/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C、于时冰皮始解 /学而时习之 D、麦田浅鬣寸许 /遂许先帝之驱驰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8、第1段写城中的余寒景象,有什么作用?(3分)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通过对水光山色、柳条麦高的描写,以及对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等情态的描绘。勾勒出一幅满井春色图。

B、作者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万物复苏的特点,如“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春回大地时柳枝初展的神韵。

C、“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将品茶、饮酒、骑驴观赏等画面何为一组镜头。写出了游人络绎不绝的盛况。

D、这篇游记,采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最后一段则以议论作结,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志趣。

参考答案:

6、B 7、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8、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烘托出作者“欲出不得”的压抑烦闷之情;
反衬了满井春意盎然的景色。

9、C (写出了“游人络绎不绝的盛况”不当。原文说“游人虽未盛……亦时时有。”)

满阅读答案 第10篇

在阁楼中好似春天一般,平常不用的窗子将白昼都隔在了外面,走在画廊里,发现这里非常深幽。篆香烧尽了,日影移上帘箔了,才发现黄昏将近。我喜爱梅花,自己种的江梅渐已长好,为什么一定要再临水登楼赏玩风月而荒废了时光呢。没有人来找我谈话聊天,如今在这样的寂寥环境里独自面对梅花,就好像当年何逊在扬州对花彷徨。

梅花色泽美艳,它虽不像别的花那么畏惧霜雪,但毕竟娇弱,难以禁受寒风冷雨的摧残。又是谁吹起横笛曲《梅花落》,吹动了我的愁绪。不要怨恨暗香消失,落花似雪,要相信,虽然梅花踪迹难寻而它情意长留。我很难说出我的家世,多想有一个美好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投下梅枝横斜优美的姿影,从这姿影里还能显示出梅花的俊俏风流。

满阅读答案 第11篇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 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 明,鳞 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 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所写的时间、地点是______________。

3.文中哪些语句写出“天稍和”这一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准确地描写出作者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从文中找出写水、山的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写了哪些人?哪句话描绘了鱼、鸟 的神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

(2)(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2.廿二日、满井

3.土膏微润;
冰皮始解;
波色乍明;
柳条将舒未舒……寸许。

4.若脱笼之鹄

5.晶晶然……匣也;
如倩女……始掠也。

6.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满阅读答案 第12篇

《满庭芳·小阁藏春》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这是一首咏梅词。词人咏残梅以自比,是她当时生活、感情的真实写照,并充分显示了她孤高清傲,不同流俗的性格特征。全词意境相谐,词调低沉,风格深婉,语言轻巧,写尽了词人冷清寂寞的环境中所产生的深切感伤之情。

这是李清照的咏梅词之一,后人曾补题为“残梅”,借梅花清瘦高雅之趣,写个人情思;堪称咏物词中的佳作。

词的起笔与词题好似无关,但却描绘了一个特殊的抒情环境。前人称这种写法为“先盘远势”。作者首先写出了她住处的寂寞无聊:“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小阁”即小小的闺阁,这是妇女的内寝,“闲窗”即表示内外都是闲静的。“藏”与“锁”互文见义。美好的春光和充满生气的白昼,恰恰被藏锁在这狭小而闲静的圈子里。唐宋时富贵之家的内寝往往有厅堂相连结。小阁设画堂里侧。春光和白昼俱藏锁住了,暗示这里并未感到它们的存在,因而画堂显得特别深幽。“深幽”极言其堂之狭长、暗淡、静阒。作者已习惯这种环境,似乎还满意于它的深幽。古人爱尚雅洁者都喜焚香。篆香是一种中古时期的高级盘香。它的烧尽,表示整日的时光已经流逝,而日影移上帘箔即说明黄昏将近文章李清照《满庭芳·残梅》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从所描述的小阁、闲窗、画堂、篆香、帘箔等情形推测,抒情女主人公是生活在上层社会中的妇女,富贵而安闲,但环境的异常冷清寂寞也透露了其生活不幸的消息。“手种江梅渐好”是词意的转折,开始进入咏物。黄昏临近之时,女主人公于室外见到亲手种植的江梅,忽然产生一种欣慰。它的“渐好”能给种树人以安慰;欣赏“手种江梅”,又会有许多往事的联想,因而没有必要再临水登楼赏玩风月了。除了对梅花的特殊情感之外,似乎心情慵倦,于应赏玩的景物都失去了兴致。

词上阕的结尾,由赏梅联想到南朝文人何逊迷恋梅花的事,使词情的发展向借物抒情的方问过渡,渐渐进入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何逊(约480—520)是南朝梁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情辞宛转、意味隽美,深为唐宋诗人杜甫和黄庭坚所赞赏。梁代天监(梁武帝年号,502—519)年间,他曾为建安王萧伟的水曹行参军兼记室,有咏梅的佳篇《扬州法曹梅花盛开》(亦作《咏早梅》)。清人江昉刻本《何水部集》于此诗下注云:“逊为建安王水曹,王刺扬州,逊廨舍有梅花一株,日吟咏其下,赋诗云云。后居洛思之,再请其任,抵扬州,花方盛开,逊对花仿惶,终日不能去。”何逊对梅花的一片痴情,是其寂寞苦闷情附着所致。杜诗有“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清照用何逊之事,又兼用杜诗句意;按她的理解,何逊在扬州是寂寥的。她在寂寞的环境里面对梅花,遂与何逊身世有某些共鸣之感。

词人善于摆脱一般咏物之作胶着物态、敷衍故实的习径、而是笔端充满丰富的情感,联系个人身世,抒发对残梅命运的深深同情。“从来知韵胜”,是她给予梅花整体的赞语。“韵”是风韵、神韵,是形态与品格美的结合。梅花是当得起“韵胜”的,词人肯定了这一点之后,却不再多说,转笔来写它的不幸,发现它零落后别有一番格调意趣。“藉”与“揉”也是互文见义,有践踏摧损之意。梅虽不畏寒冷霜雪,但它毕竟是花,仍具花之娇弱特性,因而也难以禁受风雨的践踏摧损。这是花的命运。由落梅的命运,作者产生各种联想词意呈现很曲折的状态。由落梅联想到古曲《梅花落》,是虚写,以此表现落梅引起作者个人的感伤情绪,造成一团“浓愁”而难以排解。但作者又试图进行自我排解,词情为之一变。梅花的暗香消失、落花似雪,说明其飘谢凋零,丰韵不存。这本应使人产生春恨,迁恨于春日风雨的无情。但词人以为最好还是“莫恨”,“须信道、扫迹情留。”“扫迹”即踪迹扫尽,难以寻觅。“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是补足“情留”之意。“难言处”是对下阕所表达的复杂情感的概括,似乎还有与作者身世的双关的含意。想象一个美好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投下梅枝横斜优美的姿影。从这姿影里还显示出梅的俊俏风流,应是它扫迹后留下的一点情意。也许明年它又会重开,并带来春的信息。“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突出了梅花格调意趣的高雅,使全词的思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赞美了一种饱经苦难折磨之后,仍孤高自傲,对人生存信心的高尚的精神品格。

关于这首词的写作时间,因缺乏必要的线索而无法详考,但从词中所描述的冷清寂寞“无人到”的环境和表现凋残迟暮“难言”的感伤情绪来看,它应是清照遭到家庭变故后的作品。这种变故使清照的词作具有凄凉悲苦的情调。因而在咏残梅的词里,不难发现作者借物咏怀,暗寓了身世之感,其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厚,达到了意与境谐、情景交融的程度,故难辨它是作者的自我写照还是咏物了。它和清照那些抒写离别相思和悲苦情绪的作品一样,词语轻巧尖新,词意深婉曲折,表情细腻,音调低沉谐美,富于女性美的持征,最能体现其基本的艺术特色。这首《满庭芳》不仅是《漱玉词》中的佳作,也应是宋人咏物的佳作之一。

满阅读答案 第13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14分)

【甲】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试,鲜妍明媚,如倩女之碛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来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垂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节选(袁宏道《满井游记》)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节选(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棹(zhào),橹,这里指划船。②东阿王,即三国时的曹植。洛神即曹植所写《洛神赋》中人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2分)

(1)徒步则汗出浃背 (2)从武林门而西

2.跟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冷光乍出于匣也。

A.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B.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如倩女之碛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2)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4.从全文看,【甲】第①段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第②段从哪些方面写满井春色?(3分)

5.【甲】【乙】两文,在描写景物时中都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举出一例加以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2分)(1)湿透(2)向西。(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

2.(2分)C.从,在。(A.被 B.比 D 向)

3.(4分)(1)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发髻一样。(2)这时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眼前美景),却终不可得。(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4.(2分)欲扬先抑。美好的景物和欣喜的人们。(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5.(3分)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示例一:【甲】中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写出了水光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示例二:【乙】中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写出了西湖的妩媚与迷人。(修辞1分,例句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满阅读答案 第14篇

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选自《满井游记》)

【小题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土膏微润(2)波色乍明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冻风时作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山峦为晴雪所洗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D.花朝节后,余寒犹厉此地空余黄鹤楼。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小题4】 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象?抓住了这一季节的的特点?作者在这些景物描写中渗透了怎样的感情?(3分)

答案

【小题1】(2分)(1)肥沃(2)初,始,刚刚。

【小题2】 (2分) A

【小题3】(3分)不能够因为游山玩水而耽误公事,潇洒地在山石草木之间游玩的,就只有我这个官了。

【小题4】初春景象。乍寒还暖、万物复苏的特点。情感:略。见八下课文206页。(每点1分,共3分)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用法”词的变用,哪一点“相同”都可相同都可以。了解文言常用字词多个义项,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A项中的“之知”“之有”都是倒装句,意为“知之”“有之”,“之”为代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 堕”“ 潇然”“惟”,本句中的“夫”为发语词,无义,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抓住第一段文字和文中的景物描写内容,即可知晓所写季节为初春。本文是所学课文,作者表达的情感是学习中老师重点讲解的问题,可以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回答,即对官宦生活的厌弃,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满阅读答案 第15篇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 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试,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 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选自袁宏道《满井游记》)

1.解释下列句中斜体字的意思。

(1)波色乍明()(2)山峦为晴雪所洗()

(3)娟然如试()(4)泉而茗者()

2.选出斜体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A.冻风时作于时冰皮始解

B.呷浪之鳞鳞浪层层

C.于时冰皮始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D.倩女之靧面髻鬟之始掠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2)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4.“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这样写鱼鸟,有什么好处?

5.你是如何理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这句话的含义的?

答案:

1.初、始;
被;
……的样子;
煮茶喝。

2.D。

3.略。

4.这样写增加了景物的动感(灵气),同时也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5.是本文的画龙点睛之笔,表达了他追求自由的天性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满阅读答案 第16篇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解释下列加粗词。

①土膏微润( )

②波色乍明( )

③柔梢披风( )

2.把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文从哪两方面描写满井春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提示,用原文句子回答。

①描写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写树、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现作者返回自然的愉悦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揭示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出下列句的修辞手法。

①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

②泉而茗者,罍而歌者。( )

③麦田浅鬣寸许。( )

6.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了含有“鸟”、“柳”字的诗句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①肥沃

②始、初

③散开

2. 游人虽然不是很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喝酒唱歌的,穿着鲜艳服装骑着毛驴的,也时时可见。

3.美好的景物和欣赏的人们。(早春的景色和游人的活动)

4.

①描写山: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②描写树、麦: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③表现作者返回自然的愉悦心情:若脱笼之鹄。

④揭示主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5.①比喻

②对偶

③比喻

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答案不唯一)

满阅读答案 第17篇

(二)满井游记(节选)(9分)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风力虽尚劲

(2)呷浪之鳞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9.选文第一段是从哪三方面描绘满井早春气息的? (3分)

20.文中画线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答案:

17.(1)猛,强有力

(2)代鱼

18.(我)才知道效野之外不是没有春天,可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这一点)啊。

19.郊外的植物(柳条麦田)、游人、鱼鸟。

20.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厌恶官场生活的人生态度。(写出“寄情山水”即可)满井游记 阅读答案

满阅读答案 第18篇

阅读《满井游记》一文(节选),完成14~18题。(共12分)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廿二日天稍和()

②泉而茗者()

③柳条将舒未舒()

④呷浪之鳞()

15.从文段中找出与下列句子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2分)

①若脱笼之鹄

②娟然如拭

16.将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

译文:

17.文中“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形容的景物是,其特点是(2分)(用自己的话概括)。

18.选文最后一段作者说自己“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间”。“潇”意为“潇洒无牵挂”,你觉得文章中有哪些地方能体现作者的“潇然”呢?试作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4.①暖和②喝茶③舒展④鱼(每小题0.5分,共2分)

15.①“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毛羽鳞鬣之间”;“郊田之外”;“山石草木之间”(1分,任答一例即可)

②“晶晶然如镜”;“悠然自得”;“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1分,任答一例即可)

16.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必(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罢了(“始”、“未始”、“城居者”、“知”翻译正确2分,整体表达流畅1分,共3分)。

17.水(春水)(1分)冻水初解的清澈(1分)(共2分)

18.找到相应内容(1分),分析如何体现(2分)。(共3分)

示例:“若脱笼之鹄”可以体现“潇然”,因为这一句表现了作者目睹美景后心情愉快,举止如鸟儿脱笼一般无拘无束与“潇然”一词很吻合。

体现“潇然”的内容有:游人活动、动物悠然、“惟此官”、“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

推荐访问:答案 阅读 满阅读答案18篇 满阅读答案(合集18篇)

版权所有:聚席文档网 201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聚席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聚席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70579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