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音乐教育应注重音乐与文化的结合5篇

时间:2022-09-04 09:10:11 来源:网友投稿

高职音乐教育应注重音乐与文化的结合5篇高职音乐教育应注重音乐与文化的结合 111Chineseinformation中文信息2013年第11期教育信息《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职音乐教育应注重音乐与文化的结合5篇,供大家参考。

高职音乐教育应注重音乐与文化的结合5篇

篇一:高职音乐教育应注重音乐与文化的结合

1Chinese information 中文信息2013 年第11 期教育信息《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中指出: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科学属性的集中体现, 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

 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 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 提高学生音乐鉴赏、 表现、 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这一段话不但简单明了的对"音乐与相关文化"这一领域各学段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阐述, 还详细的规范了这一领域的内容,具体的包括:

 音乐与社会生活、 音乐与姊妹艺术、 音乐与艺术之外其他学科三大块, 其表现出来的特点是包含的知识面广、 涉及信息量极大、 具有较强的参与性。一、音乐与相关文化两者的关系音乐与相关文化两者存在的关系具体是什么情况, 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是一个较为理性的问题。

 为了切实的做好音乐与相关文化在教学过程的指导实践工作, 就必须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合理的把握。

 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使音乐与相关文化形成和谐统一的效果。1.相辅相成的关系音乐与相关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学生可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了解其相关的文化, 拓宽他们的视野, 丰富音乐教育资源。相关文化是音乐作品的一种补充和延伸, 它能让音乐课堂的氛围更活跃, 信息量更丰富, 内涵更丰实。2.主角与配角的关系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关系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影视作品中主角与配角的关系一样。

 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都很重要, 缺少任何一部分都不可以。

 音乐和相关文化这两者作为主角的是"音乐",充当配角的是"相关文化"。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要注重课堂的音乐性, 其中心内容是音乐, 相关文化要根据音乐主题进行合理化的渗透。

 如果脱离了音乐作品与音乐实践活动, 只是进行相关文化的强调, 这就没有任何意义了。音乐与相关文化这两者的关系, 已经从理论上进行了明确的理解。

 但是,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怎样才能做到显现音乐的中心地位, 在各个音乐鉴赏、 表现和创造的活动中进行相关文化自然、生动、 有趣地渗透, 进一步达到进行音乐教学的辅助, 还有眼界的拓宽作用呢?现在, 看到很多的音乐课, 可谓上的是五花八门, 包罗万象, 一节课下来, 热热闹闹, 但是, 音乐本位的东西确很少, 导致孩子们没有充足的时间把歌曲唱好, 音准、 节奏、 调性等等更是无从谈起, 所以, 教师在上课时, 一定要注意处理好主角和配角的 关系。二、注重音乐与相关文化两者的结合1.与语文学科结合自古以来我国的文化就与音乐融于一体的, 我国的历史名著中从 《诗经》 到唐诗、 宋词、 元曲, 都是可以进行吟唱。

 为了使音乐课堂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 更能进行学生智力的开发,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文学这门艺术进行特定情境和气氛的创设。浅 谈 音 乐 与 相 关 文 化 的 结 合刘晓梅(长春市第五十二中学,吉林 长春 130000)摘要: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它的存在不是孤立的,是和产生时代、历史背景以及各地区相关的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实际上,任何一种音乐都是特定的文化产物,音乐本身就是受着文化定义的,离开了文化,音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重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结合,不仅可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我们各方面的能力。音乐相关文化多种多样,像文学、地理、风俗、服饰、戏剧、舞蹈等等。丰富的音乐相关文化都是从具体的音乐作品和生动的音乐中体现出来的。本文将从音乐和相关文化的结合入手,阐述在对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如何体会文化的内涵,用音乐表现文化,用文化感受音乐,音乐与文化的相辅相成。关键词:音乐 文化 内涵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3- 9082(2013)11- 0111- 02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 音乐为学生提供宽广的空间使学生能进行想象的驰骋。

 音乐用它独特的、 动人的、 优美的音调和感人心扉的节奏来鼓励人们, 让人们憧憬及向往美好的明天。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文学特长, 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记录对音乐作品的感受。

 由语文学科导入到音乐学科, 使学生在音乐中体会文化的内涵。2.与美术学科结合音乐就是一幅画, 而这是一幅用音乐当色彩、 旋律作线条所描绘的, 只能用听觉去观看的心灵之画。

 为了让学生巩固对音乐作品的感受, 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 然后把想象的内容画下来。

 比如:

 在学习歌曲 《大海啊, 故乡》 时, 老师设计这样的环节:

 请同学们闭着眼睛仔细地听, 再用画笔画下你的想象。

 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和想象力。3.与舞蹈学科结合音乐的节奏是舞蹈这门艺术的生命, 音乐与舞蹈的有机结合, 产生了可视、 可听的艺术作品。

 它们就像是一对亲密无间的姐妹, 互相联系, 互相依存。

 音乐可以用舞蹈来表现, 舞蹈失去了音乐也变得索然无味。

 我们还可以将音乐与其他相关文化如:

 文学、 戏剧、 影视等综合起来。

 学生通过看、 听、 唱、 奏、 编、 演、 画等形式, 参与学习过程, 达到感受音乐、 理解音乐的目的。总之, 音乐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它的审美活动以社会生活为基础, 与各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综合性是音乐教学必须贯彻的原则之一, 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 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 音乐, 是人类最古老、 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

 音乐活动在本质上来说是人的精神活动方式之一。

 语言与音乐共源,文学与绘画同宗, 歌、 舞、 诗、 乐一体, 是人类文化初期的普遍现象,并在相当程度上延续至今。

 我国历代文人所追求的琴棋书画皆能、诗书画兼擅, 都不是将某一种文化孤立起来, 而是互相融会贯通、相济相长的。

 音乐也从来不是以纯粹的音乐形式而存在, 而必然和社会文化、 其他的艺术门类相关连。

 作为音乐教育活动存在的音乐课堂, 不能仅仅是照本宣科, 教几首歌曲, 学几条乐理那么简单, 好的音乐课堂, 应该承载更多的相关艺术门类, 才能达到音乐教育的目标。

 只有将音乐与相关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拓宽孩子的审美视野, 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陶冶情操、 启迪智慧, 使人格向完整化和谐发展。三、学生在歌声中得到满足与美的熏陶当然, 课堂教学提供给学生的表演舞台是十分有限的, 但有多少学生的自信不是通过这小小的舞台展示后建立起来的。

 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合理安排他所表现的内容,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轻松、 自然的表现自己。如学习歌曲 《爱我中华》 , 为了丰富歌曲的表现内容, 我在原有单声部旋律的基础上增加了领唱旋律、 二声部合唱的学习, 演唱时有分工、 有合作, 人人各负其责。

 这种让全体学生都参与的师生间和谐、 互动, 可以使学生们更大胆, 增强其信心、 发展其表现

 中文信息 Chinese information112教育信息2013 年第11 期力 。培养学生表现力还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 表现空间, 成立合唱团、 话剧文学社。

 让学生深刻体会艺术家演绎的不同表现形式的精华, 了解音乐内涵, 正确地去表达音乐。音乐可以称做是人类的万能语言, 人的感情用这种语言向任何心灵说话和被一切人们理解, 校园生活中无处不需歌声的点缀,课前整齐嘹亮的歌声, 课余尽情的放歌, 歌声中同学间又多了几分友谊, 歌声中师生间又多了些须默契!

 好的音乐可以给人以积极向上、 奋发进取的力量。

 这种教育的优势在于它不是声吞活剥的灌输, 也不是强迫人去接受, 而是以独具的魅力"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使人收益于不知不觉中。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内容、 制定教学目标, 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手段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歌唱教学的实践活动, 使学生真正的感受、 鉴赏、 体验、 表现和创造音乐中的美, 在艺术的空间中尽情翱翔。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它是一门创造性的劳动,没有固定的模式, 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专研。参考文献[1]韩彦珍. 如何在音乐欣赏中适度地渗透相关文化[J]. 才智,2009,19:90.[2]薛晖. 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的教学思考[J]. 儿童音乐,2009,08:44- 46.[3]杨娜. 如何学习与音乐相关的文化知识[J]. 新课程(教研),2011,04:135.[4]王伟浩,张萍. 音乐文化与音乐内容的融合之尝试[J]. 新课程学习(上),2012,09:166.一、学困生心理障碍的成因1.来自同学方面的原因经常受别人嘲笑, 得不到他人信任的儿童, 会逐渐丧失自信心, 变得迟钝、 自卑。

 比如一个人刚开始学唱歌时, 如果多次受到别人的取笑、 否定; " 怎么老跑调? "、 "五音不全, 真难听!

 "那么这人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 对唱歌失去兴趣, 对音乐产生胆怯, 不敢唱歌, 进而影响到其它方面的信心。老师要改变这种学生的心态, 首先要重新点燃其信心的火焰, 为他营造信任的氛围。

 根据他们的特长创造锻炼的机会, 如唱歌跳舞、 朗读、 运动等, 一旦有点滴进步, 要充分肯定, 让其局促不安的情绪逐渐消失, 增添自信和勇气。

 当然, 要完全恢复自信心,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老师和家长配合, 坚持不懈地给予耐心引导。2.来自家庭的原因家长教育不当。

 有的家庭对孩子娇生惯养, 溺爱过度。

 发现问题, 动辄打骂, 讽刺挖苦, 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父母离异或早丧, 孩子得不到正常的爱; 还有的父母经常搓麻将, 跳舞或工作过忙, 无暇顾及孩子, 导致孩子们放荡不羁, 形成了不良的心理。因此, 家长应改变严厉的教育方式, 还给孩子一个自由、 舒畅的空间。

 教育孩子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让其心服口服, 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出外活动, 或一家人聚在一起欣赏优美的音乐, 围绕某一问题各抒己见, 让彼此达到心的交流。

 只有一个和谐、 温暖的家庭才能培养出敢于表现自我、 有健康心态的儿童。3.来自教师的原因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

 有的教师受"晕轮效应"的影响, 往往看优等生是"一俊遮百丑", 看学困生是"一无是处"。

 有的教师采取强制要求, 伤害学生自尊, 并采取训斥、 留堂、 强制检讨等损伤学生自尊的手段; 有的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没有给予及时的指导、 帮助, 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这些做法都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反抗情绪。二、解除学困生心理障碍的教育对策学困生大多是非智力因素所造成, 况且, 小学阶段的学困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 可塑性大。

 因此, 我们应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采取符合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和个性、 年龄特征的措施加以转化 。1.倾注爱心, 消除学困生的疑惧心理和对立心理学困生由于得不到家长、 教师及同学的重视, 一般都比较心虚、 敏感, 对他人怀有戒心敌意, 常常主观地认为老师轻视。

 厌弃自己, 甚至"迫害" 、 抛弃自己, 存在较重的自卑感、 孤独感,浅 谈 学 困 生 心 理 障 碍 的 成 因 及 教 育 对 策赵 平(辽宁省盘锦市辽油幸福小学,辽宁 盘锦 124000)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 9082(2013)11- 0112- 01对教师和同学感情冷淡, 不愿接近, 采取回避、 沉默、 对抗的态度。

 其实, 他们内心很需要得到老师的谅解和同学的信任, 希望得到重视。

 因此, 教师要给予他们加倍的爱, 用自己满腔的师爱去熔化学困生心头的冰块, 温暖他们的心。

 爱, 应该成为教育学困生的主旋律。

 教师则学困生要倾注更多的爱心, 多给他们一点关心、 信任、 尊重、 帮助, 用热情关怀作为打开学困生心扉的钥匙, 建立起心灵的通道, 使他们亲身体会教师的善意, 相信老师的真心, 把教师当作知心朋友。

 教师要经常找学困生谈心, 告诉他们:

 " 一切从零开始, 既往不咎, 老师看重你今后的实际表现。

 "这样, 就能消除学困生的疑惧心理和对立心理, 引起态度的转变, 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

 正所谓" 亲其师, 信其道。

 "2.扬长避短, 让"闪光点"燃烧, 培养自信心那些常受到冷遇的学困生通常是缺点的一面暴露得多, 优点往往被太多的缺点掩盖了。

 但只要仔细寻找, 是可以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或""闪光点"的。

 作为教师, 就要认真挖掘, 及时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 发扬其闪光之处, 给他们更多的表扬、 赞许、 点燃他们自尊心的火种, 让它燃烧起来。

 提问时, 教师要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我, 获得成功, 从而使之振奋精神, 增强信心, 鼓起上进的勇气。

 这学期, 我接到了一个学困生- - 小杰, 小杰是我班上有名的学困生, 他自制力差, 学习懒惰,学困生的长处和闪光点需要教师站在高处及时地去发现, 准确地捕捉, 予以强化, 随时给予适当的点拨, 使学困生认识自己, 增强信心。

 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 让它燃烧起来, 他们消极的一面就能得到控制, 心理病灶也可以慢慢消除 。3.抓住有利的教育契机, 引起学困生内心的震动学困生往往听惯了训斥, 学会了检讨或其它应付的办法, 所以教师的一般劝说、 批评往往不大奏效。

 如果教师能抓住某些事件,激起他们内心或情绪的波动, 给予启发诱导, 往往会在他们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 成为转化的转折点, 这就是教育的契机。

 教师抓住有利的教育契机, 便能引起强烈的感情共鸣, 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我以前教的一个班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班上一个同学的30元钱不翼而飞, 一个曾有过偷窃行为的学生受到了同学们的猜疑和嘲讽, 他委屈、 不安。

 我没有马上下结论, 而是在同学中深入细致地调查, 得出这次确实不是其所偷。

 真相大白后, 我一方面教育学生要信任同学, 不能胡乱猜疑; 另一方面, 找这个学生谈心, 肯定他的进步, 同时指出:

 一个人不良行为会造成影响, 并鼓励他以实际行动改变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通过这件事, 该学生心里受到极大的震动和教育, 汲取了教训, 接受了老师的教育。

篇二:高职音乐教育应注重音乐与文化的结合

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贡献 音乐教育在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先秦儒家诸子认为“乐教” 可以“善民心”、“移风易俗”, 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把“歌乐” 作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

 美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 也一再重申, 音乐素质是学生必备的全面素质之一, 在发展直觉、 听力、 想象、 推理、 思维、技巧、 表达和交流中, 以独特的形式感染人心。

 因此, 将音乐教育纳入职业教育, 促进高职教育健康、 和谐、 快速发展是一项切实可行且应该倡导的举措。

 一、 音乐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1. 音乐教育是高职学生心理、 生理的一味“心灵鸡汤”

 音乐, 能够带给人抚慰、 启迪和震撼作用。

 音乐治疗法也逐步成为治愈精神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处于人生的交叉路口的部分高职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 缺乏正确的价值观、 审美趣味低下、 自控能力较差、 依赖性较强、创造力想象力贫乏等问题, 给职业教育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事实证明,音乐教育对于高职学生来说, 无疑是一味“ “心灵鸡汤”。

 2. 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 是德育的重要补充音乐是人的思想和情感产物, 音乐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 而任何德育, 离开情感的基础,都是空洞、 徒劳的。

 而音乐教育这种情感教育, 通过声音刺激人的听觉,浸润人的精神, 触发人的内心情感, 引起人的联想和共鸣, 从而实现情感教育的一般目标:

 (1)

 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 (2)

 提高他们情绪情感的自我调控能力; (3)

 帮助他们对自我、 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这三个方面最后均指向整个教育目标的完成和健全人格的培

 养, 这也是情感教育的终极或最后目标。

 3. 健康的审美情趣可以抵制腐朽文化, 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表现形式之一, 而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所在。

 它培养学生对美好音乐的热爱,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并能起到启迪智慧, 净化心灵, 陶冶情操等作用。

 只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才能从根本上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

 4. 音乐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相辅相成, 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高职学生培养的方向与中专生、 本科生有明显的不同。

 仅仅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而忽视对学生内在审美的培养和塑造, 只能培养出大批训练有素的“工匠” 而非具有相当修养和情操的全面发展的职业人。

 因为专业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而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的产物, 人文教育特别是艺术审美教育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 让学生接受人文和艺术教育, 有助于开发智力、 启迪智慧, 使他们更有创新的精神、 意识和胆识。

 二、 如何在高职院校推进音乐教育 1. 从教育主体出发, 以人为本, 转变教学理念 作为教育者, 切不可一开始就摆出一副阳春白雪, 高高在上, 与流行音乐的势不两立的模样。

 部分流行音乐的表达方式、 思维方式代表了对社会的反叛, 对精英文化的反叛, 这是他受青少年追捧的主要原因, 但其中也有当今新审美方向的出现以及一些积极向上健康元素, 而这些正是作为教育者尤其美育方面的教育者所应该发掘的。

 流行音乐通俗直白, 曲式单一,

 贴近生活, 表达的多为个人情感, 易于引起共鸣, 其追求的是个人的自我;而经典音乐反映的是群体、“大我” 的情感, 比如对祖国、 对民族的感情,是永恒的主题, 但比较难捕捉, 难把握。

 在教育过程中,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流行音乐中健康的元素向学生传达美的讯息, 来体现自我, 在经典音乐中通过人们多年的共识向学生传递团结的讯息, 来体现群体的大我。

 2. 以新课标为借鉴, 打造高职音乐教育特色 作为普通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风向标, 中小学的音乐新课标中提出了大量新颖的教学理念。

 这部分, 完全可以成为高职音乐教育的一个借鉴。

 新课标指出, 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将学生对音乐的全部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造, 而教学活动也需要教育者的创新。

 教师应勇于抛弃因循守旧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 将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加入音乐课堂, 引导至深层次的审美角度, 潜移默化地进行美育。例如, 学生喜欢歌手阿桑, 那么, 我们可以由“歌手阿桑——嗓音——音频——人声分类” 的线索进行教学; 再如, “小沈阳” 可以让我们从侧面了解到东北二人转的魅力, 深一步可以挖掘曲艺的相关知识, 并了解地方民族艺术的特性…… 3. 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 构建成绩评价体系 在课程设置方面, 高职院校可以推广普及与个别选修相结合的形式, 参与学分制。

 选择合理的考评方法, 使之既能测定学生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的水平, 又能衡量学生创新能力的优劣。

 多种考评方式并行。

 高职音乐教育要有自己的特色, 就应该把个人性情修炼和创新思维培养作为重点。

 如鼓励学生创作歌曲、 发表论文, 或写一份调查报告等等。

 期末考评方式, 一

 方面, 可参考课堂表现; 另一方面, 参照校内外艺术实践情况。

 详见下表:

 4. 力求音乐教育内容多元化, 形式多样化音乐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在第一课堂, 同时存在于第二、 甚至第三课堂。

 在现代化技术普及的今天, 学校完全可以结合校园媒体和音乐课课堂教育, 传播国内外的经典音乐作品。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喜爱的校园网络, 在校园网上为学生提供免费的音乐欣赏、 在线视听和下载服务, 在音乐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 热爱家乡 、 热爱大自然、 歌颂真善美、 抨击假恶丑、 团结奉献、 拼搏进取的高尚品质。另外, 在大力提倡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今天, 教育者应帮助学生建立保护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责任感和危机意识。

 同时, 学校也应极力提倡并争取高雅艺术活动走进校园, 学校相关部门可联系相关社团, 组合来校为学生献上健康积极向上的音乐或者艺术上的表演和互动, 学生在娱乐的同时汲取其中对真、 善、 美精神的统一。

 综上所述, 音乐教育与学校的德育是相互影响、 相互包容、 相互渗透、 密不可分的。

 社会在进步, 教育也随之不断发展, 因此, 要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我们就必须探索新的路子, 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教育在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会越来越重要。

篇三:高职音乐教育应注重音乐与文化的结合

乐教育——高职教育的一味“心灵鸡汤”

 陆斐蕾 (江苏省吴中职业教育中心校)

  摘要:

 音乐教育, 作为美育的具体教育形式之一, 可以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并能起到启迪智慧, 净化心灵, 陶冶情操等作用。在叙述音乐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之余, 探讨了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与途径。

 关键词:

 音乐教育 审美 高职教育 音乐教育在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先秦儒家诸子认为“乐教” 可以“善民心”、“移风易俗”, 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把“歌乐” 作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

 美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 也一再重申, 音乐素质是学生必备的全面素质之一, 在发展直觉、 听力、想象、 推理、 思维、 技巧、 表达和交流中, 以独特的形式感染人心。

 因此, 将音乐教育纳入职业教育, 促进高职教育健康、 和谐、 快速发展是一项切实可行且应该倡导的举措。

 网络出版时间:

 2011-5-27 13:32网络出版地址: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1.3173.g4.20110527.1332.009.html

  一、 音乐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1. 音乐教育是高职学生心理、 生理的一味“心灵鸡汤”

  音乐, 能够带给人抚慰、 启迪和震撼作用。

 音乐治疗法也逐步成为治愈精神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处于人生的交叉路口的部分高职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 缺乏正确的价值观、 审美趣味低下、 自控能力较差、 依赖性较强、 创造力想象力贫乏等问题, 给职业教育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事实证明, 音乐教育对于高职学生来说, 无疑是一味“ “心灵鸡汤”。

 2. 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 是德育的重要补充 音乐是人的思想和情感产物, 音乐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 而任何德育, 离开情感的基础, 都是空洞、 徒劳的。

 而音乐教育这种情感教育, 通过声音刺激人的听觉,浸润人的精神, 触发人的内心情感, 引起人的联想和共鸣, 从而实现情感教育的一般目标:

 (1)

 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2)

 提高他们情绪情感的自我调控能力;(3)

  帮助他们对自我、 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这三个方面最后均指向整个教育目标的完成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这也是情感教育的终极或最后目标。

 3. 健康的审美情趣可以抵制腐朽文化, 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表现形式之一, 而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所在。

 它培养学生对美好音乐的热爱,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并能起到启迪智慧, 净化心灵, 陶冶情操等作用。

 只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才能从根本上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

 4. 音乐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相辅相成, 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高职学生培养的方向与中专生、 本科生有明显的不同。

 仅仅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而忽视对学生内在审美的培养和塑造, 只能培养出大批训练有素的“工匠” 而非具有相当修养和情操的全面发展的职业人。

 因为专业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而

  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的产物, 人文教育特别是艺术审美教育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 让学生接受人文和艺术教育, 有助于开发智力、 启迪智慧, 使他们更有创新的精神、 意识和胆识。

 二、 如何在高职院校推进音乐教育 1. 从教育主体出发, 以人为本, 转变教学理念 作为教育者, 切不可一开始就摆出一副阳春白雪,高高在上, 与流行音乐的势不两立的模样。

 部分流行音乐的表达方式、 思维方式代表了对社会的反叛, 对精英文化的反叛, 这是他受青少年追捧的主要原因, 但其中也有当今新审 美方向的出现以及一些积极向上健康元素, 而这些正是作为教育者尤其美育方面的教育者所应该发掘的。

 流行音乐通俗直白, 曲式单一, 贴近生活, 表达的多为个人情感, 易于引起共鸣, 其追求的是个人的自我;而经典音乐反映的是群体、“大我”的情感, 比如对祖国、对民族的感情, 是永恒的主题, 但比较难捕捉, 难把握。在教育过程中,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流行音乐中健康的元

  素向学生传达美的讯息, 来体现自我, 在经典音乐中通过人们多年的共识向学生传递团结的讯息, 来体现群体的大我。

 2. 以新课标为借鉴, 打造高职音乐教育特色 作为普通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风向标, 中小学的音乐新课标中提出了大量新颖的教学理念。

 这部分, 完全可以成为高职音乐教育的一个借鉴。

 新课标指出, 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将学生对音乐的全部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造, 而教学活动也需要教育者的创新。

 教师应勇于抛弃因循守旧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 将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加入音乐课堂, 引导至深层次的审美角度, 潜移默化地进行美育。

 例如, 学生喜欢歌手阿桑, 那么, 我们可以由“歌手阿桑——嗓音——音频——人声分类” 的线索进行教学; 再如,

 “小沈阳”可以让我们从侧面了解到东北二人转的魅力, 深一步可以挖掘曲艺的相关知识, 并了 解地方民族艺术的特性……

  3. 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 构建成绩评价体系 在课程设置方面, 高职院校可以推广普及与个别选修相结合的形式, 参与学分制。

 选择合理的考评方法,使之既能测定学生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的水平, 又能衡量学生创新能力的优劣。

 多种考评方式并行。

 高职音乐教育要有自己的特色, 就应该把个人性情修炼和创新思维培养作为重点。

 如鼓励学生创作歌曲、 发表论文, 或写一份调查报告等等。

 期末考评方式, 一方面, 可参考课堂表现; 另一方面, 参照校内外艺术实践情况。

 详见下表:

 考评等级 达 成 目 标 A(优秀)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掌握课堂所授的音乐知识与技能; 对音乐现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成文; 有一定音乐创作能力 B(良好)

 能参与课堂讨论; 基本掌握课堂所授的音乐知识技能; 对音乐现象有自己的见解 C(合格)

 能参与课堂讨论; 部分掌握课堂所授的音乐知识与技能;

 D(不合格)

 不参与讨论、 不完成作业、 报告 4. 力求音乐教育内容多元化, 形式多样化

  音乐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在第一课堂, 同时存在于第二、 甚至第三课堂。

 在现代化技术普及的今天, 学校完全可以结合校园媒体和音乐课课堂教育, 传播国内外的经典音乐作品。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喜爱的校园网络,在校园网上为学生提供免费的音乐欣赏、 在线视听和下载服务, 在音乐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 热爱家乡 、 热爱大自然、 歌颂真善美、 抨击假恶丑、 团结奉献、 拼搏进取的高尚品质。

 另外, 在大力提倡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今天, 教育者应帮助学生建立保护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责任感和危机意识。

 同时, 学校也应极力提倡并争取高雅艺术活动走进校园, 学校相关部门可联系相关社团, 组合来校为学生献上健康积极向上的音乐或者艺术上的表演和互动, 学生在娱乐的同时汲取其中对真、 善、 美精神的统一。

 综上所述, 音乐教育与学校的德育是相互影响、 相互包容、 相互渗透、 密不可分的。

 社会在进步, 教育也随之不断发展, 因此, 要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我们就必须探索新的路子, 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

  乐教育在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会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 郭声健. 艺术教育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2]麦曦. 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新世纪出版社, 1999.

 [3] 环球时报. 2006-03-03.

 [4] 梁结玲. 高职院校美育缺失的思考. 大学时代(B版), 2006, (11)

 .

篇四:高职音乐教育应注重音乐与文化的结合

院校音乐艺术欣赏教学的思考

 高职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些年来 我国在推动高职教育发展壮大的改革中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终身教育、素质教育等观念的确立 高等职业教育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 开始从生涯规划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全能型的“技术人文者”。不仅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从情感、意志等各方面对学生的人格做全面的规划和引导使之在社会适应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情感和价值观等各方面均衡发展进而成为一个完善的社会人。在这种教育理念的引导下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正处在快速成长阶段。

 高职院校音乐艺术欣赏教育既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教育更是以音乐为教育平台着重培养人文素质的教育。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教学体系应该是一个融课堂教学、课外指导、实践活动的大体系音乐教育的内容应该是融音乐基本认知、 基本实践能力的综合内容 只有这样才能完整体现音乐教育的内涵才能真正达到音乐教育“育人”的目的。所以构建高职院校音乐艺术欣赏教育科学的教学体系与合理化的内容是改变与提升高职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保证。本文结合个人实际工作经验对高职院校音乐艺术欣赏课程教学重要性、具体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简要的分析探讨。开设音乐艺术欣赏课程的必要性正如德国杰出的诗人、 戏剧家席勒所述:“所有其他训练都能给人一种特殊的技巧由此也给人设置了一种特殊的界限只有审美的训练可以导致无限。”音乐活动是一种审美的过程。

 以音乐教育为实施途径的审美教育 以灵活自由的内容与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感性与理性、生理与心理、个性与社会性等各个领域得到综合引导也使学生整体人格得到全面健康发展。首先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素质。http://www.boshilunwen.com/fdcrzlw/

 房地产融资论文音乐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音乐在实现其思想教育的作用时从不靠灌输而是靠音乐对人思想感情激起的强烈共鸣起作用音乐是以声音为表现手段的艺术优美高尚的音乐能够强烈地体现它的时代特点和思想内容富有艺术的感染力和感情的冲击力蕴涵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

  它通过以情感人、以声动人的方法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潜移默化地受到道德品质教育以审美的心理自觉接受思想品德之美作为职业院校的一名音乐教师我在教学中深有感触职业院校的学生相对来说学习基础较弱 部分学生对学习和生活有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 社会上流行的一些低级趣味、 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音乐作品也在侵占学生的头脑 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发生偏激。针对这种情况我在音乐课上让学生多接触那些民族的、世界的、健康向上的音乐作品除此外 还给他们选择性的欣赏、 学唱一些积极向上的具有时代气息的音乐作品 如 《走进新时代》 、《五星红旗》、《在灿烂阳光下》等时代金曲优美的旋律、生动的歌词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激发出对党、对祖国的爱学生个体的道德意识与情感结合此时已无须任何说教之词。因而音乐教育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与提高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其次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英国剑桥心理学家彼得·贾森·伦特弗劳和塞缪尔·戈斯林的研究表明如果想尽快了解一个陌生人的脾气秉性 那就该去和他聊聊音乐 一个人在音乐方面的喜好会透露他的许多性格特点。也就是说音乐决定着一个人的个性。音乐审美活动的趣味性源自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充分尊重 这种尊重就是满足每个学生情感体验与生活感受的个性需要。

 每个学生都存在生活背景、性格和受教育程度等个体差异因此在音乐艺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充分展示其个性与创造性 让学生通过亲身表演与实践去感知美的现象 使每个人的能力得到表现和发展 逐渐形成鲜明的个性特征。

 音乐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分析1.高职院校音乐艺术欣赏教师分析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教师作为育人的主体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着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作为高职院校音乐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思想文化素质和敬业精神要热爱教育事业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专业造诣。

  其次 教师还要认真探究音乐教育自身的规律性 合理解决音乐知识与其他专业知识的衔接

 问题。笔者长期从事旅游专业班级的民族歌曲教学在教学中我根据旅游专业特点将民族民间歌曲与旅游专业有机融合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 教师还应加强自我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在教学中善于用美的人格力量教育、感染、引导学生努力成为先进文化思想的传播者。

 2.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分析高职院校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阶段 渴望深入认识生活从内心深处渴望交流与引导。http://www.boshilunwen.com/fdckflw/

 房地产开发论文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素质和修养 在欣赏音乐时常常有自己的感受 有较强的参与艺术实践的欲望。据笔者对本院高职班300多名学生的音乐调查发现大部分高职学生都表示对音乐感兴趣 但大多数来自大农牧高职院校音乐艺术欣赏教学的思考高职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我国在推动高职教育发展壮大的改革中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终身教育、素质教育等观念的确立高等职业教育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开始从生涯规划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全能型的“技术人文者”。不仅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同时注重从情感、 意志等各方面对学生的人格做全面的规划和引导使之在社会适应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情感和价值观等各方面均衡发展进而成为一个完善的社会人。

 在这种教育理念的引导下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正处在快速成长阶段。高职院校音乐艺术欣赏教育既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教育更是以音乐为教育平台着重培养人文素质的教育。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教学体系应该是一个融课堂教学、课外指导、实践活动的大体系音乐教育的内容应该是融音乐基本认知、基本实践能力的综合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完整体现音乐教育的内涵才能真正达到音乐教育“育人”的目的。所以构建高职院校音乐艺术欣赏教育科学的教学体系与合理化的内容是改变与提升高职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保证。

  本文结合个人实际工作经验 对高职院校音乐艺术欣赏课程教学重要性、 具体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简要的分析探讨。开设音乐艺术欣赏课程的必要性正如德国杰出的诗人、戏剧家席勒所述:“所有其他训练都能给人一种特殊的技巧 由此也给人设置了一种特殊的界限 只有审美的训练可以导致无限。”音乐活动是一种审美的过程。以音乐教育为实施途径的审美教育以灵活自由的内容与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感性与理性、生理与心理、个性与社会性等各个领域得到综合引导也使学生整体人格得到全面健康发展。首先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素质。

 音乐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 音乐在实现其思想教育的作用时 从不靠灌输而是靠音乐对人思想感情激起的强烈共鸣起作用 音乐是以声音为表现手段的艺术 优美高尚的音乐能够强烈地体现它的时代特点和思想内容富有艺术的感染力和感情的冲击力蕴涵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它通过以情感人、以声动人的方法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潜移默化地受到道德品质教育以审美的心理自觉接受思想品德之美作为职业院校的一名音乐教师我在教学中深有感触 职业院校的学生相对来说学习基础较弱 部分学生对学习和生活有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社会上流行的一些低级趣味、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音乐作品也在侵占学生的头脑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发生偏激。针对这种情况我在音乐课上让学生多接触那些民族的、世界的、健康向上的音乐作品除此外还给他们选择性的欣赏、http://www.boshilunwen.com/ncjjfzlw/

 农村经济发展论文学唱一些积极向上的具有时代气息的音乐作品如《走进新时代》、 《五星红旗》、《在灿烂阳光下》等时代金曲优美的旋律、生动的歌词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激发出对党、对祖国的爱学生个体的道德意识与情感结合此时已无须任何说教之词。因而音乐教育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与提高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其次 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英国剑桥心理学家彼得·贾森·伦特弗劳和塞缪尔·戈斯林的研究表明如果想尽快了解一个陌生人的脾气秉性 那就该去和他聊聊音乐 一个人在音乐方面的喜好会透露他的许多性格特点。也就是说音乐决定着一个人的个性。音乐审美活动的趣味性源自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充分尊重这种尊重就是满足每个学生情感体验与生活感受的个性需要。每个学生都存在生活背景、性格和受教育程度等个体差异因此在音乐艺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充分展示其个性与创造性让学生通过亲身表演与实践去感知美的现象使每个人的能力得到表现和发展逐

 渐形成鲜明的个性特征

推荐访问:高职 音乐教育 应注重 文化 音乐

版权所有:聚席文档网 201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聚席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聚席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70579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