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学习教育素材: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奋斗历程及启示

时间:2022-08-26 14:1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史学习教育素材: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奋斗历程及启示,供大家参考。

四史学习教育素材: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奋斗历程及启示

 

  四史学习训练素材: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立时期的奋斗历程及启示 从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立时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此根底上开头了社会主义建立道路的艰辛探究。回忆总结党指导人民进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立的奋斗历程,对于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进展,坚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记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获得了宏大成功。鉴于中国本来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能挺直走入社会主义,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后,将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经过一个时期的新民主主义建立,在消费力程度得到较大进步的根底上,再将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

 新中国成立后的头 3 年,中国共产党指导全国人民肃清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剩余武装力气和各类土匪,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建立了各地各级的人民政府,没收了官僚资本企业并把它们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统一了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稳定了物价,完成了新解放地区土地制度的改革,镇压了反革命,进展了反贪污、反铺张、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开展了打退资产阶级攻击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对旧中国的训练科学文化事业进展了很有成效的改造。在成功完成繁重的社会改革任务和进展宏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斗的同时,快速复原了在旧中国遭到严峻破坏的国民经济,全国工农业消费 1952 年底到达历史的最高程度。

 到 1953 年,抗美援朝获得了重大成功,新解放地区的土地改革已经完成,经过 3 年多的努力,国民经济已经复原,国营经济得以建立并起到指导作用,对私人资本主义实行的利用、限制政策获得了很大成功,人民民主政权更为稳固。1953 年下半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途,这就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

  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从 1953 年起开头实行第一个五年方案。5 年中共支配限额以上大中型企业 694 个,其中 156 项是由苏联援建的,这是“一五〞方案工业建立的中心。

 “一五〞方案施行后,全国掀起了工业化建立的高潮,并获得了重大成就。这期间,建立了一批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工矿企业,消费出了新中国的第一架飞机、第一辆汽车,迈出了新中国工业化的第一步。

 在国家工业化起步的同时,社会主义改造也顺当进展。在农业方面,早在 1951 年 9 月,中共中央召开第一次全国互助合作会议,毛泽东主持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消费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随着过渡时期总路途的提出,我国互助合作进入大规模进展阶段。1953 年 12 月 16 日,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进展农业消费合作社的决议》。到 1956 年 4 月 30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农村根本上实现了初级农业合作化。到这时,全国农业消费合作社共有 100.8 万个,入社农户 10668 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 90%,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根本完成。

 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实现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从理论上看,在 1953 年以前,重点放在工业中的托付加工、方案订货、统购包销和商业中的托付经销代销等初级形式。

 1954 年到 1955 年底,是单个企业公私合营进展阶段。1955 年 11 月,中共中央召开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工作会议,确定把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推动到全行业公私合营阶段。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后,企业的消费资料由原来单个企业公私合营的公私共有,转归国家支配。这时企业根本上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了。1955 年底和 1956年初,各地掀起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到这一年的第一季度末,除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各地根本上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到 1956年底,全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全部制的改造。

 对于手工业的合作化,主要实行主动指导、稳步前进的方针。组织形式是由手工业消费合作小组、供销合作社到消费合作社,步骤是从供销入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到 1956 年底,参与合作社的手工业人员已占全体手工业人员的 91.7%。

 随着消费资料全部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根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根本建立。社会主义改造尽管也有一些缺乏,如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转变过快、形式过于简洁划一等,但在这样冗杂、困难、深化的社会变革中,没有引起社会震荡,经济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得到了很大增长,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宏大的制造和了不得的奇迹。

 二、对社会主义建立道路的艰辛探究

  1956 年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获得重大成功的一年,也是在这一年我们党提出了很多重要理论和主见,对后来的社会主义建立事业产生了主动的影响。

 1956 年 1 月,中共中央召开学问分子问题会议。会上,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宣布,经过几年的思想改造,学问界的相貌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学问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会议发出了“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号召。为了促进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进展,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同年 4 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其根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主动因素调动起来,把我国建立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同年 9 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 xx 进展。大会正确地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冲突的转变,明确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获得打算性的成功,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冲突已经根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冲突,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冲突,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快速进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情况之间的冲突。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气解决这个冲突,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次会议深化总结我国自己建立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究,获得了初步的并且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成果。

 1957 年 2 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冲突的问题》讲话。这篇讲话总结了社会主义事业进展中的历史阅历,争辩答复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根本完成后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冲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冲突的理论,科学地说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冲突问题,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进展。

 从 1957 年 6 月 8 日开头,由于对形势作了严峻脱离实际的估量,反右派斗争出现了严峻的扩大化,造成了不幸的后果。反右派斗争之后,党的指导人试图将主要留意力转移到经济建立上来,进展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加快进展消费力,快速转变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相貌,以稳固社会主义制度。但由于缺乏对社会主义建立规律的正确认识,对建立社会主义急于求成,片面夸大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1958 年全国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过程中,全国人民以快速转变中国贫困落后相貌的信念和决心,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干劲。但是,“大跃进〞以高指标、“放卫星〞为特征,严峻脱离实际,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助长了瞎指挥和浮夸风,并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峻失调。同时,由于高指标和浮夸风的影响,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严峻挫伤了宽阔农民的主动性。加之从 1959 年起,我国连续 3 年患病较严

  峻的自然灾难,粮食产量连年下降,国民经济遭到了严峻的困难,人民生活程度大幅度降低。

 严峻的困难使人们一度发热的头脑醒悟起来。1960 年冬,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开头订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且打算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稳固、改善、进步〞的方针。由于实行一系列果断措施,到 1962 年底,国民经济开头好转。

 在共和国经济面临严峻困难的时候,全国人民为抑制临时困难而忘我工作,涌现出了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很多英雄模范人物。

 1964 年 10 月 16 日,成功地爆炸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进步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石油工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辛奋斗的精神,建成了大庆油田,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自给。1964 年底到 1965 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宣布: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已经根本完成,整个国民经济即将进入一个新的进展时期,要努力把我国建立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然而,1966 年,正值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根本完成、即将进入一个新的进展时期之际,“文化大革命〞发生了。理论证明,“文化大革命〞作为一场政治运动,严峻地混淆了敌我,不是也不行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因此,必需对其彻底加以否认。但是,在整个“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由于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宏大损失,仍旧获得了进展。在此期间,粮食消费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工业交通、根本建立和科学技术方面获得了一批重要成就,对外工作也翻开了新的场面。在国家动乱的情况下,宽阔工人农民仍坚守在消费一线,很多学问分子抑制困难坚持科学争辩,人民解放军仍旧英勇地保卫着祖国的平安。当然,这一切决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假设没有“文化大革命〞,中国的社会主义建立事业确定会获得大得多的成就。

 三、对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产生的重大影响 中国共产党在指导全国人民进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立的过程中,特殊是从 1956 年至 1976 年的 20 年间,虽然曾走过弯路,出现过挫折,但仍获得了很大的成就,积累了极其丰富的阅历教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做了重要预备。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带着全国人民,在快速医治战斗创伤、复原国民经济的根底上,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途,制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使中国这个当时占世界人口 1/4 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化、最宏大的社会变革,这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奠定了根本的

  制度根底。没有这场深化的社会变革,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就无从谈起。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过近30年的努力,我国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好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科学、训练、文化、新闻、出版、卫生、体育等事业获得了重要进步,这些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奠定了确定的物质根底。

 社会主义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到底是一个全新的事物,理论的阅历很少。所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立只能是在探究中前进,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也就难免走弯路、出现失误。正因如此,党在指导人民进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立的历程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阅历与深化的教训。这些阅历与教训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搞明晰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历史证明,建立社会主义,必需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动身、实事求是;必需坚持以经济建立为中心;必需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必需使消费关系的变动合适消费力进展的程度;必需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冲突,不能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必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立,等等。邓小平同志指出:“从很多方面来说,如今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进展,而且还要连续进展。〞从这个角度上看,党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立所进展的探究,虽然付出了很大代价,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供给了极为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党指导人民进展社会主义建立,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互相联络又有重大区分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指导人民进展社会主义建立的理论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创始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并进展了 20 多年建立的根底上创始的。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展社会主义建立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异,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认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认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推荐访问:四史教育素材 四史学习教育素材: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奋斗历程及启示 史学 启示 素材

版权所有:聚席文档网 201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聚席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聚席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70579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