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聚席文档网>心得体会 >

2022年度回顾百年历程追忆光荣岁月心得体会(全文完整)

时间:2022-06-10 08:5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回顾百年历程追忆光荣岁月心得体会(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回顾百年历程追忆光荣岁月心得体会(全文完整)

回顾百年历程追忆光荣岁月心得体会4篇

【篇1】回顾百年历程追忆光荣岁月心得体会

温州商会百年历程

郑朴

【期刊名称】《浙江工商》

【年(卷),期】2001(000)012

【摘要】温州是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城市,商业、手工业历来较为发达。清光绪二年(1876年)温州辟为通商口岸后,大量的洋货进入本地市场,冲击着小商品生产和自然经济,也刺激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与交流。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当时温州商事日繁,经济领域中外有交涉、内需调和,组织商会成为客观需要。

【总页数】2页(39-40)

【关键词】温州市;商会;发展

【作者】郑朴

【作者单位】温州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F203.9

【相关文献】

1.温州商会:见证百年商业史 [J], 高永钰

2.长沙消防百年纪念专题之三百年历程沧桑巨变--感受长沙消防百年光辉历程 [J], 谢斌; 龙卓; 方锐

3.百年微笑 微笑百年--英国王太后伊丽莎白二世的百年历程 [J],

4.百年监狱百年传承——从京师模范监狱到北京市监狱百年历程座谈会纪实 [J], 孙启俊; 郭啸

5.百年历程 百年风流——论中国话剧舞台美术百年 [J], 蔡体良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篇2】回顾百年历程追忆光荣岁月心得体会

《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备课资料

浙江省温州实验中学 董杰

课程标准

4-3 列举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6-4 综合多种因素,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6-5 在世界文明的进程中,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明确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教材分析设计思路

本课不仅是第七单元的阶段性总结,而且也是对本册书的总结。本课以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和浮雕为切入点,回顾了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上所经历的被动挨打的屈辱岁月以及中华民族为反对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多进行的伟大斗争的历史,总结百年来的经验教训,探索历史规律,让学生充分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以史为“鉴”,要求本课的落脚点应放在历史对现实、对未来的借鉴作用上;
同时,通过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弘扬,升华爱国主义教育。

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本课应着重加强学生情感价值目标的落实。所以不需要过多的设计和花样,让学生在史实中直接达到情感上的冲击和感悟就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始末和浮雕刻画的历史事件了解百年来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感受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体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观点。

2.能够列举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并了解它(他)们在历史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3.学会在世界大背景下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认识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4.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收集历史资料,初步掌握获取有效信息、理解信息并重组这些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如何从对百年历史的回顾中去总结历史教训和经验,并能分析历史对现实,对未来的借鉴作用。

教学过程

在课前将学生分组(4或8组)结合P128页大事填充表,收集近代史上在中国发生的大事和近代史上著名人物的相关资料(文字、图片或影音)。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所收集的资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收集的情况进行适当的点评、总结。

听完学生的介绍,完成P128页的表格,对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内容加深把握。

一百年来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时 间

重大事件与人物

1840~1859年

林则徐、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1860~1879年

洋务运动、李鸿章

1880~1899年

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戊戌变法

1900~1919年

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孙中山、五四运动

1920~1929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南昌起义、毛泽东

1930~1939年

九一八、长征、西安事变、抗战

1940~1949年

抗战胜利、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谈一谈】了解了中国近代百年磨难史,你有什么感想?

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讨论:

1.落后就要挨打!

2.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3.我们要居安思危,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不会落伍。

【讨论思考】

1.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反抗侵略、追求进步而进行的斗争的结局如何?

2.中国人民探索独立和进步,追求解放和自由的历程,为什么早期一直都不成功,而后来能取得成功?

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目的是通过近代史上中国不同革命运动不同的结局之间的对比让学生得出以下结论: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相继失败的结局告诉我们,在中国这样的国情下,靠旧式的农民起义、先进地主阶级分子改革、资产阶级改良、资产阶级革命等道路都是行不通的,他们无法带领中国人民真正获得独立和解放。而抗日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告诉我们,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寻找到了一条适应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经过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和斗争,终于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历史告诉我们,只有无产阶级革命才能救中国!

鲁迅曾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利用鲁迅名言导入到下个环节:介绍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人物廊”(教师出示任务图片,让学生充当讲解员,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来介绍历史人物)

1.禁烟英雄林则徐。林则徐从烟毒泛滥中看到“贫民、弱种”的深远后患和“兵弱银荒”的政治忧虑,上书道光帝,主张严禁鸦片。林则徐到广州后,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并把两万余箱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挫败了资本主义走私鸦片的阴谋,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决心。面对外来侵略,林则徐积极抵抗,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被称为民族英雄。同时,他还积极地组织编译外文书籍,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变法先锋谭嗣同。谭嗣同,因愤中国积弱不振,创办时务学堂,投身“戊戌变法”,要求清廷“革去故,鼎取新”。“戊戌政变”后,谭嗣同能逃不逃,“决心一死”。在牢中,他“拾取地上煤屑,就粉墙做书”,诗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1898年,谭嗣同受刑于京城菜市口,头颅落地前的一瞬间大叫:“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史书评述为:谭嗣同,中国千百年来一位真男人。

3.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孙中山亲眼目睹了中华民族一次次屈辱的经历,日益认清清政府腐败的本质。他于1894年在檀香山组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开始了一生伟大的革命征程。他先后领导了广州起义等一系列反清斗争,1095年在日本东京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学说,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武昌起义成功后,他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在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先后领导“二次革命”、护法运动和护国运动,屡经失败。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和公产国际的帮助下,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他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领导者,在他的领导下,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国历史发生了近代以来的第一次伟大转变。

4.革命女侠秋瑾。又称鉴湖女侠。少时学习经史、诗词,善骑马击剑。目睹民族危机深重,清廷腐败无能,曾作《宝刀歌》,示献身救国事业的决心。1904年夏,冲破封建家庭束缚,自筹旅费只身到日本留学。先后发起组织“共爱会”“十人会”,并创办《白话报》,宣传推翻清政府,提倡男女平等。1905年回国,由陶介绍,认识蔡元培、徐锡麟。不久加入光复会。同年7月再赴日本,经黄兴介绍拜谒孙中山,随即加入同盟会,任评议部评议员和同盟会浙江省主盟人。1906年创办《中国女报》,宣传妇女解放。为响应萍、浏、醴起义,曾在绍兴主持大通学堂,并以此为据点,联络金华、诸暨、义乌和兰溪等地会党首领。事未果,但在浙江举事的决心未改。1907年春,被举为大通学堂督办,遂以该校为中心,组成“光复军”准备起义。后因叛徒告密,大通学堂被清政府派兵包围。即与少数学生持械搏斗,失败被捕。15日凌晨,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时年30岁

5.抗日英烈张自忠。目睹列强欺凌中国,军阀混战,痛感国家不幸,民族多难,立志报国,于是弃学从戎。1933年初,二十九军奉命参加长城抗战,率所部与三十七师在喜峰口与日军血战,名声大震。同年夏,参加察北抗战。1939年5月,敌酋冈村宁次调集10余万日军进犯随县、枣阳。他率三十三集团军在田家集大败日军,取得了襄东战役的胜利。1940年5月,日军集结重兵向宜昌发动进攻。他率部从右翼打击向枣阳地区进犯的日军主力。5月7日,率总部手枪营和七十四师的两个团,从宜城东渡襄河,给敌人以极大威胁。日军调集主力,折回反扑。经过七、八天的苦战,部队减员甚重,粮弹两缺。5月16日,被困在南瓜店的杏儿山,缸子口。从早晨到中午,他奋勇督战,不肯退避。在战斗中,肩部中弹,仍指挥若定。18日,日军冲上杏儿山,他身中七弹,仍呼喊“杀敌报仇”,为国为民流尽最后一滴血。1940年5月28日,国民政府为他举行国葬。中共中央在延安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并在祭文中给以高度评价称之为“军人的楷模”。

6.人民领袖毛泽东。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在民族灾难日益深重的时期,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为建立中国共产党积极努力,使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在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集团叛变革命,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受挫的情况下,他选择了一条把革命引向农村,积蓄革命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的正确道路,并最终形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毛泽东思想。由于“左”的错误思想的影响,工农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5年,在长征的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他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与国民党的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毛泽东持久战思想和敌后游击战争方针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8年抗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近代一百多年来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后来,毛泽东又领导中国人民赢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改造,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上,冲破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封锁,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总结】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资料链接:

>

【篇3】回顾百年历程追忆光荣岁月心得体会

当二十世纪开始的时候, 中国 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已奄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有些傲慢的西方人把中华民族看成"劣等民族"。"救亡"成为千千万万有爱国心的中国人苦心焦虑关注的中心 问题 。到这个世纪快要结束时,中华民族已经站立起来,迈开大步前进,过上小康的生活,满怀信心地面向未来。中国已成为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一个受到国际 社会 普遍尊敬的国家。占世界人口将近四分之一的中国人,在一百年时间里,经历了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确是人类 历史 上的奇迹。

回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奋起的历程,有几个问题是值得深思的。

一、关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问题   在整个二十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振兴中华;
一直是无数志士仁人顽强追求的目标,一直是 时代 潮流中的突出主题。中国的革命也好,建设也好,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怎样看待这种现象?这涉及怎样看待民族问题,怎样看待民族主义思潮。西方学者中有一种看法,认为在整个世界越来越连成一片、多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 影响 日益加强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主义似乎已失去它曾有过的积极意义,而成为一种逆时代潮流而动的、甚至只是具有很大破坏性的消极现象。这种看法,很难说是客观的和公允的,至少是缺乏 分析 而不全面的。

  民族是历史地形成的,而且将在今后长时期内继续存在。当某一个人群长期生活在同一个地域或同一个环境中,就会建立起密不可分的 经济 和文化联系,形成一种共同的心理状态、风俗习尚以至共同的语言文字,由此便会产生一种相互的认同感,产生一种凝聚力量。它不是任何人所能任意制造和随便加以抹煞的。

  今天,各民族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日益加强,世界越来越变得不可分割,这是事实。但各民族仍保持着各自的特性和差异,各民族之间在利益上也仍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冲突。这也是事实。当某个或某几个自命优越的民族从自身的狭隘私利出发,在"一体化"之类的名义下对其他民族实行控制、压迫和掠夺时,这种矛盾和冲突甚至会 发展 到十分尖锐的地步。那些被压迫民族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奋起反抗的斗争无疑是正义的。只有各民族之间建立起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关系,才能真正和睦相处,充分发挥互补和相互促进的作用。

  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有它自己的显著特点。中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但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特别是几千年来经济、 政治 、文化的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下,又逐步形成一个整体,这就是中华民族。

  到了近代,随着主要来自西方殖民者的人侵,整个中华民族都感到自己已濒临亡国灭种的险恶局面。共同的遭遇,共同的命运,更强化了中华民族那种内在的凝聚力。甲午战争期间,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的目标,严复发出"救亡"的呼喊,不只是代表中国国内哪一个民族的要求,而是表达了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这以后,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中国极端残暴野蛮、肆无忌惮的侵略活动,更把中华民族一步步逼向绝境。这就毫不奇怪,当人们唱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时,无论是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藏族;
还是其他许多兄弟民族,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不分彼此地凝为一个整体,用自己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去抵抗外来的侵略。

  可以看出,民族主义思潮是有两重性的;
如果把某一个民族的利益、意志和价值尺度强加到其他民族头上,对其他民族进行侵略和压迫,或者挑起不同民族之间的种族成见和仇杀,不管打着什么旗号,它都是反动的或者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相反,如果是激励被压迫民族奋起反抗外来侵略,爱国救亡,对其他民族采取平等和尊重的态度,而不是去侵略和压迫别人,它就是正义的,进步的。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主流属于哪一种?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历来主张民族平等。他认为世界各民族应当是平等的,国内各民族也应当是平等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来明确宣言:自己不仅是国际主义者,而且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对国内的民族政策,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
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族团结的行为;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新中国成立后,在对外关系上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新中国对处理国际范围内各民族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准则。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护民族平等的原则。

二、关于革命和建设的问题   实现中国的 现代 化,是几代中国人的共同梦想。可是,在二十世纪的前半个世纪,中国人一直在进行革命斗争,集中力量先解决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问题。这是不是如有些人所说的那样走入了误区"?无数先烈为革命所作出的牺牲是不是多余的?当然不是。

  中国的现代化走过的是一条异常艰难的道路。一般说来,人们最初总是希望能在现有社会秩序下从事建设,或进行温和的改革。这样做,不但牺牲少,而且也容易被更多人所接受。孙中山、毛泽东在早年莫不如此。但是,近代中国的具体国情却迫使他们走上了另一条路。决定他们投身革命的,是由于中国当时的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实在太尖锐了,中华民族已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的旧势力又那样强大,顽固地拒绝一切根本变革。和平建设和通过温和的改革来改变中国的面貌是无法做到的。客观局势不容许人们长期等待下去。国人民已经忍无可忍,而又没有其他出路可供选择,这才迫使他们不能不下定决心,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革命中去。他们这样做并不是出于一时的感情冲动,而是经过严肃的理性思考和反复的比较后作出的抉择。二十世纪的前五十年,中国一直处在热气腾腾的革命大震荡中,这不可能是哪一个人想怎样做就可以怎样做的,只能是客观环境的产物。当然谁都明白,革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要准备献出自己的生命。但如果客观条件已经成熟,革命在很短时间内对阻碍社会发展的旧事物所起的扫荡作用,是平时多少年也无法同它相比拟的,而且要彻底得多,从而为以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就是一个证明。

  即便处在大革命的形势下,革命同建设与温和改革之间的关系仍然是微妙的。它们既有相互对立的一面,而在某种意义上又相互补充。在旧中国,只要是在实现现代化和社会进步这个目标下,许多"实业救国"、" 科学 救国"、"政治改良"等主张,尽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改造中国的问题,仍然在某些方面起过有益的作用。凡是在这些方面做过一些切实工作的人,都是值得我们纪念的。

  暴力革命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够从根本上改造旧有的社会秩序,都能够取得成功,甚至未必都能在历史上发挥积极的作用。只有当旧的社会制度已经衰竭到没有力量调节自身内部的矛盾、没有发展余地的时候,只有当新的社会制度已经孕育到呼之欲出的时候,一句话,只有当社会大变革的内在条件已经足够成熟的时候,暴力才能成为新社会诞生的助生婆。没有这种客观条件,任何人都无法随心所欲地单凭自己的意旨,使用暴力来实现他所主观设想的目标。人们要正确地认识这一点,不是容易的事情。一次社会大革命总是在追求完美社会的强烈要求的推动下进行的。这种追求有时在感情上达到狂热的地步。革命的胜利更给了人们巨大的鼓舞,也容易造成一种错觉,仿佛原先的办法可以用来解决一切问题,仿佛一切都能以革命胜利时期同样的速度在短期内得到实现。他们往往忽略了急风暴雨式的革命时期同和平建设时期两者之间的巨大区别。当客观历史已经从前一阶段转人后一阶段时,人们的心态和思维方式常常在许多方面仍停留在前一阶段,习惯于以前一阶段用熟了而且取得成功的办法去处理后一阶段面对的新问题。这是一种脱离客观实际而不自觉的状态。五十年代后期要求"大跃进"和随后提出的"阶级斗争为纲"等严重失误,多少都同这种历史背景有关。

  推倒一座旧的建筑有时能够在短期内完成,可是在这块废墟上清理地基,建设一座新的大厦却必须持久地循序渐进。新社会制度内部肯定存在种种缺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还会滋生一些新的不良现象,使坚持不懈的深化改革成为必不可少。这种改革,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革命,但它同以暴力为手段、以根本改变原有制度为目的革命完全是另一回事。

三、在不断探索中前进   在不断探索中前进,是中华民族在二十世纪艰苦跋涉中的重要特点,也是正确理解这个过程中许多重大问题的关键。离开"探索"这个重要特点,许多事情便很难讲清楚。

  为什么这种探索是不可避免的?原因在于:二十世纪的中国正处在空前激烈的大变动中;
中国又是一个和任何西方国家不同的东方农业大国,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各地发展极不平衡。在这样一个国家里,无论是发动革命还是进行建设,遇到的都是一个又一个新问题a这些新问题,在书本上和别国经验中都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唯一的办法,只能依靠中国人自己,按照中国的实际情况,大胆探索,从成功和失败的实践中 总结 经验教训,摸出一条自己的路子来。

  既然是探索, 自然 不可能事前把什么都弄得清清楚楚,也不可能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许多事只能是看准一个大的方向,勇敢地往前闯,在闯的中间作种种尝试。其中,难免会有风险,会有曲折。有时,人的认识不符合客观实际,再加上不那么谦虚谨慎,还会碰得头破血流。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曾经遭受过两次大的失败,几乎使革命濒临绝境,一次是一九二七年大革命的失败,一次是一九三四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犯过两次严重错误,一次是因为急于求成、超越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违背客观经济发展 规律 而发动的"大跃进",另一次是在"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指导下造成的"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这些教训都是十分惨痛的。但是,中华民族毕竟是一个具有坚强意志的、智慧的、充满强大生命力的民族。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科学 理论 指导和优良传统、同中国人民建立起血肉联系的政党。这个党的素质和基础是好的。无论怎样艰难困苦的客观环境,无论多么巨大的外来压力,无论自己一时犯过多么严重的错误,遭受多么巨大的挫折,都没有把它压垮。它不但总是能在失败和挫折中挺过来,并且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来纠正错误,从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条正确的路子来。这也是一部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所反复证明的。

  这样讲,自然不是原谅我们过去所犯过的那些错误,只是说对事情需要放在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下采取分析的态度,才能真正理解它;
真正从中汲取教训。以往的教训告诉我们:不管什么原因,即便是出于好心,只要主观不符合客观,只要违背了客观规律,同样都要受到惩罚,甚至是严重的惩罚。人们总是通过实际经验,才能一步一步地对客观事物达到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吃一堑"应该"长一智"。过去的沉痛教训,是一笔反面的精神财富,无论如何不应该忘却。

【篇4】回顾百年历程追忆光荣岁月心得体会

回顾入党历程心得体会

通过最新入党的学习,增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自我束缚力,确保厉行勤俭反对浪费工作落到实处,使艰苦奋斗、节约勤俭的良好风尚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不断发扬光大,在此分享心得体会。下面是X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最新入党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最新入党心得体会篇1
党的以来,xx关于党的建设系列讲话,始终多多次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通过近一段时间以来对材料的学习以及观看相关教育影片,在此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首先,“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于我们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尤其在新形式下,更是有着极端重要的指导作用。从我们党的斗争历程来看,只有始终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地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目前,我们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85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我们身上负有领导13亿中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



大历史责任。xx指出:“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所以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坐视不理,必须予以正视,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那么我们党迟早会失去群众的拥护和信任,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会被历史所淘汰。所以“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松懈。二、如何切实做到“从严治党”
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
坚定理想信念,无论对我们党来说还是对每个党员来说,都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和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因为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党才将千千万万先进分子凝聚到党的旗帜下,将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才有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强大力量。
然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一些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xx同志深刻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
坚定理想信念,不是一句口号,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学习、勤奋实践、自我修养才能达到。xx同志指出,坚定理想信念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抓好党性教育这个



核心,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和平建设时期,检验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是否坚定,有没有客观标准?xx同志指出,在和平建设时期,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确实比革命战争年代要难得多,但也是有客观标准的。主要看党员、干部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能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是否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
我们是党的最高纲领和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基本纲领的统一论者。在今天,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站位就高,眼界就宽,心胸就开阔,就能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xx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实现党的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追忆 光荣 回顾百年历程追忆光荣岁月心得体会 回顾百年历程追忆光荣岁月心得体会 回顾百年光辉历程心得

版权所有:聚席文档网 2017-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聚席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聚席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7057996号-1